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深入改革与加速发展,高校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资金紧张问题,并暴露出原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从1999年至2005年,在国务院的扩招政策指引下,中国的高等学校经历了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度提高,从1990年的3.4%,飞速上升到2007年的23%。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也迅猛提高,从1998年643万,猛增至2005年底2300万,将近翻了两翻。中国的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这一发展历程直接导致高校的财务压力猛增。 为了容纳迅速倍增的在校学生,大多数高校购买大片土地,建设超大规模的新校区。这就大幅增加了现金流出。这些资金需求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解决,却处处遭遇困境。其一,利用原有积存的自有资金,但数量十分有限。其二,高校往往提高对学生的收费标准。然而,国家于2006年开始严格限制扩招,并规范教育行业收费标准。而且,即使通过收费解决资金瓶颈,也存在“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问题。其三,靠银行贷款解决。但是,投入教育产业的资金的回收期较长,普通的融资方式不能满足持续巨额投资的需求。因此,“贷款办学”的模式必须准确测算资金流入、流出,力求二者匹配。此外,有的高校迫于无奈,还出现了对建筑商欠款的恶性融资方式,影响学校声誉。目前,许多前期为了扩建而贷款的高校陆续进入贷款还款阶段,更加捉襟见肘。个别高校由于无法解决建筑商催款、银行催款的巨大压力,而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爆发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性事件。 虽然高校资金管理的问题根源于多个方面,但从会计的角度看,这暴露出现行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下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学校的资产、债务状况,越来越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不同于企业会计制度,它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对债务反映非常简单模糊,当高校巨额负债不能及时完整地予以反映;另一方面,资产中国家划拨土地的价值在报表中不反映;而固定资产也不提折旧。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改革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拟将学校视同一个普通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反映其负债业务(主要指贷款、贷款利息及相应费用);用重置价值反映土地、大额重要设备的现实价值,并谨慎地估计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价值。 如果说改革会计制度是将隐藏的问题如实反映出来,那么,根据反映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则必须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着手。本文提出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改革高校会计制度,建立高校经营管理分析考核机制,增加预计现金流量表,由此对高校基建贷款风险进行准确完整的评估,最终加以有效控制。本文拟探讨、构建一套风险评价、控制管理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于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状况。首先,需要测算在学校依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的状态下,每年可供支配的教育经费节余。其次,评估学校超常发展所需要的初期巨额资金投入、此后可用于偿还贷款资金来源、相应的还贷期限。最后,将前两者进行对比,如果贷款扩招带来的收益与偿债负担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比率,那么贷款是必要而恰当的;否则,贷款条件不成熟,管理部门应对其采取相应的约束管理措施,保证它的财务状况稳妥。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1)教育行业主管部门应利用改革后的会计系统,结合行业性质,控制发展规模,及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指导政策,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帮助。 (2)高等院校的领导应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科学地分析决策,避免盲目贷款。 (3)银行可以使用改进的会计报表,客观评估高校的财务状况,合理确定授信额度。 (4)合理准确的财务信息,也能让社会大众、学生、家长、媒体等更了解、更信任、支持高校的财务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