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剧女性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18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清朝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自兴起以来,就一直被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及社会大众广泛评论,在影视文化大潮中曾经掀起一股股热浪。近十几年来,清朝宫廷题材电视剧获得的受众关注度与引发的传播效应不容小觑。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清宫剧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部清宫剧剧能否在大众视野中引起反响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有关对清宫剧女性形象的批评更是占据了清宫剧评论界的半壁江山,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作为影视剧类型中比较成熟和热门的一类,清宫剧及其塑造的女性形象在引发的收视热潮背后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社会各界潮水般的或批判或赞扬评论声,我们需要一个相对明晰科学的艺术评价标准,批评既要对其价值作出肯定,亦要对其缺憾不足进行指正并提出可供参考的解决策略,因此对清宫剧女性形象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清宫剧女性形象的研究展开,以传播学、美学、社会学、受众心理学、女性学等多种理论为指导,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作并播出过的清宫剧作品进行细致的观摩,对清宫剧中出现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探寻清宫剧女性形象创作的现状和批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策略。全文共分为六大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笔者对清宫剧的概况进行了了解,并对本文涉及到的“清宫剧”和“女性形象”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了解析,同时对清宫剧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笔者在细致观摩清宫剧作品和大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清宫剧主要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总结出清宫剧典型女性形象的四大类型,即代言父权意志的深宫弄权高手、争幸夺宠的男权牺牲品、宫廷“新”女性、政治婚姻的祭奠品。同时,指出了清宫女性群像所存在的“脸谱化”特征。再次,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对影响清宫剧女性意识建构的语境因素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文化语境方面从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入手,历史文化语境方面包括政治联姻与选秀文化、儒家书写的女性文化,当代社会文化语境包括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三方会谈”的文化格局、社会心理,此外,市场经济语境也是众多影响因素中不可忽略的一点。第四,笔者从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等多个维度对清宫剧女性形象批评进行了现状总结和解读,指出了其批评现状的三个聚焦点,即价值观、“职场叙事”、“史实论”,并探讨了批评的标准与尺度,认为女性批评应坚持“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结合的标准,最终从社会学角度指出清宫剧女性形象传播的三大效果,包括虚构与歪曲的一步之遥、良莠不齐的价值传递、行为示范的“苦果”。最后,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针对前文中涉及的清宫剧女性形象在创作与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参考建议,如对悲剧思维的创新、从宫廷文化的多样性中挖掘正能量以及对最基本的“真善美”的价值坚守。
其他文献
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其科技进步的过程。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国人第一次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不再是“抚有四
计划执行检验处理(p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管理模式包括计划、执行、检验、处理等四个阶段[1]。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标准化的科学循环管理体系。神经外科接收的患者病情
目的:探讨应用“看图对话”教育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及健康行为建立的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4幅糖尿
【正】 《晏子春秋》是我国上古时期一部独具特色的典籍,它以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生平事迹为依据,又辑缀了有关他佚闻轶事的大量民间传说,从而叙写出晏子一生的思想和言行。它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由原来的纸笔学习向在线电子学习拓展,由固定场所的学习向“泛在学习”转变。然而,学习方式转变的理想遇到目前学
志愿者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重要体现,在当今社会化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他人的同时,也传递了真爱。进入21世纪,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不断趋于成熟与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美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其中,每年暑假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合作开办的在华中文学习班也在随之不断增多。如何结合美国汉语教学和美
尽管新公共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后对各国政府行政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官僚制管理模式在整个20世纪从未被撼动,一直在各国政府的管理实践中占据强势地位,其作用举足轻
目前,高校中的女性教师队伍已占据半壁江山,在高等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2017年教育部网站数据,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研究生导师方面,对高校女性教师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自2014年国际灌排委员会设立以来,对保护传统灌溉工程、挖掘灌溉历史文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持续扩大。目前我国拥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