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就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关联理论提出的编解码.推理的认知交际模式不仅认识到交际的本质,同时以多学科、跨学科的理论视角为指导交际活动提供了依据。根据关联理论交际的心理认知模式,Gutt提出了以认知、交际为基础的关联理论翻译观,将Sperber和Wilson的认知交际理论与翻译理论相结合,以编解码.推理的交际模式为理论基础,为指导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提出了运用关联理论相关原则指导的认知理论框架。这个以心理推理为主要特征,以追求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为认知前提的关联理论的心理认知结构是关联理论的核心,同时也是指导Gutt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心理认知基础。Gutt的关联理论翻译观为指导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但关联理论指导下的认知结构在追求最佳关联的语境效果的过程中以满足话语信息的接受者为认知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保留信息发送者/原语的特征及认知结构的多元化,这个被Sperber和Wilson称为‘单一标准’的认知模式用于指导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同样也无法解释翻译的认知结构多元化、原语能指符号功能消减和丢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Gutt关联理论翻译观的认知模式进行探讨,以便为关联理论翻译观提供更加优化的理论指导。
本文通过对关联理论与Grice合作原则的分析,指出关联理论的优势及心理认知局限,并通过合作原则的质量准则对相关的心理认知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补充。通过分析Gutt的关联理论翻译观以及相关理论模式对实践的指导,验证了认知结构多元化的客观存在以及进行补充的必要。但是由于合作原则缺乏系统性和完善的解释力,因此不能从根本上形成完善的理论补充。为此,有必要探讨寻求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理论认知框架来弥补关联理论翻译观的心理认知结构。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由于理论的系统性和完善的认知结构为弥补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翻译观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拉康的精神分析/无意识结构之所以能够对关联理论提供理论补充,主要来源于两个理论在一定理论层面形成的互补关系。由于相关的理论都具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都涉及了心理学、符号学、人类学、阐释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的范畴,因此,理论的交叉和一定程度上的重叠为两个理论结合找到了切入点。拉康的理论模式由于立足于以主体的认知为出发点,能够弥补关联理论和关联理论翻译观忽视原语特征的认知局限。同时,虽然关联理论在理论上能够被拉康的精神分析补充,但是它的语境假设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过程又能够简化拉康的镜像阶段(虽然认知的起点不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拉康的理论是站在三个理论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拉康的无意识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又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大师索绪尔那里得到了营养,同时通过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的论述为完成这个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精神分析理论提供了存在的理论依据。经过拉康创造性的发展,一向以晦涩、难懂著称的无意识理论更能够与现实相结合并作为一个揭示人类心理认知理论完善了关联理论的理论模式和认知结构,并能够从隐喻特征的肯定、对原语能指位置的重视、以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等方面对关联理论翻译观进行理论补充,显示了拉康精神分析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强大的解释力。
本文运用思辩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关联理论及关联理论翻译观的认知模式的同时,尝试以拉康的精神分析为基础,根据拉康的无意识结构提出以拉康的无意识结构为理论依托的原语/目标语的翻译理论模式,对关联理论翻译观的认知结构多元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丰富了关联理论翻译观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