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随着重庆市“农转非”户籍制度的不断推行和两江新区的挂牌成立,蔡家岗镇成为失地农民较为典型的地区。经过对本地区失地农民的初步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失地农民在社会角色转换——由农民角色向市民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陷入困境。学术界对失地农民这个理论的研究很多,但对失地农民社会角色转换的研究还很少,失地农民社会角色转换的困境这个难题如不能被加以解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同时,重庆失地农民的角色转换问题也是国内其他城市正在或者将要面临的问题。对重庆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对策,不仅是满足重庆自身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需要,对正确认识城市化的具体道路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国内其他地区的城市化也有指导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失地农民社会角色转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蔡家岗镇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力求寻找导致失地农民社会角色转换困境的原因。在对文献进行了一定梳理和对蔡家岗镇失地农民初步走访调查后发现,角色转换一般由角色观念转换和角色行为转换两个维度构成,蔡家岗镇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转换与他们的角色观念转换、角色行为转换息息相关。因此,本文的调查问卷包含基本情况、角色观念转换、角色行为转换三个部分。通过对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检验分析,以及对一些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来研究失地农民社会角色转换所处的困境以及导致困境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失地农民固有的角色观念制约社会角色转换。长久以来,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使农民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角色观念,这种农民角色观制约他们由农民角色向市民角色转换。为研究固有观念对角色转换的影响,论文从失地农民对失地后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失地农民对征地的愿意程度、对失地后的生活满意程度以及对去征地补偿、住房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满意程度等方面入手,探究失地农民社会角色转换的困境和影响因素。 2、失地农民的角色行为反映了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转换的状况。失地农民的角色行为即他们失地后家庭消费状况、闲暇时间的支配情况以及与外界的社会交往状况等,这些能反映失地农民对当前市民角色的接纳程度和适应程度。因此,角色行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转换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融入城市或者社区的角色行为能推动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转换,反之,保守的、固守传统的角色行为会其社会角色转换。除此之外,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是否就业以及从事的职业性质会影响其社会角色转换。工作是失地农民的重要活动内容,是角色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必要的生理时间,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在工作场所度过,与他人进行业缘上的交往,工作变迁对失地农民社会角色转换的有着重要影响。 3、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了是社会学、心理学、城市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传播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理论,也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一方面充实了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角色转换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也能为重庆乃至全国做好失地农民工作提供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