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大伟是台湾酷儿写作潮流中的代表作家,其独特的“酷儿科幻文学”通过将身份议题与幻想文体相结合,创造了一种另类的身份写作方式。在纪大伟的笔下,身份议题不单单是主体有关主体性的自我建构,或他者对于他者性的内在体察,它同时还是一种限制性的话语,迫使个体只能在既定的框架中寻求身份认同。就此而言,纪大伟认为,本质主义的身份认同既是对个体差异性的忽视,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想突破身份认同写作的自我受限,就需要通过消解身份的方式来对抗内在于身份认同中的既定话语,将个体还原到差异性生命的层次,进而抹消自我与他者的界限,重建一种反本质主义的新型主体,并将差异的个体联合为反抗的共同体。
本文以纪大伟作品中的身份消解书写为核心,通过分析作家在性别身份、人类身份与主体身份三个层面的身份消解写作,试图说明纪大伟如何一方面继承了台湾身份认同写作的传统,在描绘台湾性少数群体生存境遇的同时做出了种种反抗;另一方面又在强调差异的前提下解构了本质主义的身份认同,在生命政治的语境中建立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结,为身份写作开启了新的可能。
论文绪论为国内外有关纪大伟作品的研究综述。正文共分五章,其中首章和末章从作者论与史论的角度阐述了作家身份认同写作与生命政治写作的两种面向,中间三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具体讨论了作家在进行身份消解书写的三种维度。具体而言:
第一章以身份认同写作为切入点,对纪大伟的酷儿书写进行了历时性的梳理。本章试图解释为什么作家在台湾文学身份写作的脉络下没有进行常见的认同书写,而是选择了身份消解的主题。并重点讨论了他所构思的身份消解策略,具体包括纪大伟的“酷儿”概念如何浓缩了身份消解的意识,其使用的“互文手法”怎样构成了身份消解的武器,及其运用“幻想文体”所制造的消解情境。
第二章具体分析了作家对于性别身份的消解。作为性少数群体身份写作的延续,酷儿文学的根基无疑是性别问题,但纪大伟并不愿意在现存的性别秩序中寻找主体位置,他更希望的是以消解性别的方式来破坏既定的权力机制。通过构建超越男/女二元对立的双性主体,展现主体卸除操演后丰富的性向选择,以及描绘多元成家的社会图景,纪大伟实现了对本质主义性别观念的抵抗。
第三章讨论作家对于人类身份的消解。在完成了对性别身份的消解之后,纪大伟从主体的性别身份进一步走向了主体的人类身份,以反人本主义的立场解构了本质主义的人类观念。他一方面将客体的“物”改造为主体的形式,把“人”与“物”的支配关系转化为了主体间性关系;另一方面又借助对“非人族裔”和“赛博机器”的描绘,质疑了社会性的人类身份和生物性的人类身份。通过对人/物界限的突破,将主体意识拓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中。
第四章从性别身份消解和人类身份消解进一步走向了作家对主体身份的消解。尽管性别身份消解试图展现主体可能的自由选择,而人类身份消解则拓宽了主体的外延,但在作家那里,所谓的主体身份并非生命最后的堡垒。在话语规训、资本异化与技术遮蔽的共同作用下,纪大伟笔下的主体身份只是一种幻觉性的构成物,它仍然无法获得自由的意识,进行自主的选择。
第五章希望重新回到台湾文学史,在生命政治的语境中为纪大伟寻找到新的定位。本章试图说明,纪大伟对于主体幻象的描绘最终是为了突破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界限,将主体还原到赤裸生命的层次,指出任何个体都在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被权力固化身份或剥离身份的双重危险。由此,纪大伟就描绘了身份认同背后的恐怖面向,通过身份消解走向了生命政治,在差异性的基础上找到了主体重建与诸众联合的可能性。
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体性的回顾,概述了纪大伟身份消解书写在当代华文文学中的重要价值。纪大伟的作品根植于台湾社会的历史语境与现实,同时指向的也是当代社会对于多元文化的普遍诉求。借助身份消解书写和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他不但在个体层面上强调了差异的重要性,更在社群意义上将原子化的个体联结为了诸众,试图以多元、异质的诸众代替一元、均质的身份共同体,召唤一种新的反抗主体,实现对单一性政治文本的超越。
本文以纪大伟作品中的身份消解书写为核心,通过分析作家在性别身份、人类身份与主体身份三个层面的身份消解写作,试图说明纪大伟如何一方面继承了台湾身份认同写作的传统,在描绘台湾性少数群体生存境遇的同时做出了种种反抗;另一方面又在强调差异的前提下解构了本质主义的身份认同,在生命政治的语境中建立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结,为身份写作开启了新的可能。
论文绪论为国内外有关纪大伟作品的研究综述。正文共分五章,其中首章和末章从作者论与史论的角度阐述了作家身份认同写作与生命政治写作的两种面向,中间三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具体讨论了作家在进行身份消解书写的三种维度。具体而言:
第一章以身份认同写作为切入点,对纪大伟的酷儿书写进行了历时性的梳理。本章试图解释为什么作家在台湾文学身份写作的脉络下没有进行常见的认同书写,而是选择了身份消解的主题。并重点讨论了他所构思的身份消解策略,具体包括纪大伟的“酷儿”概念如何浓缩了身份消解的意识,其使用的“互文手法”怎样构成了身份消解的武器,及其运用“幻想文体”所制造的消解情境。
第二章具体分析了作家对于性别身份的消解。作为性少数群体身份写作的延续,酷儿文学的根基无疑是性别问题,但纪大伟并不愿意在现存的性别秩序中寻找主体位置,他更希望的是以消解性别的方式来破坏既定的权力机制。通过构建超越男/女二元对立的双性主体,展现主体卸除操演后丰富的性向选择,以及描绘多元成家的社会图景,纪大伟实现了对本质主义性别观念的抵抗。
第三章讨论作家对于人类身份的消解。在完成了对性别身份的消解之后,纪大伟从主体的性别身份进一步走向了主体的人类身份,以反人本主义的立场解构了本质主义的人类观念。他一方面将客体的“物”改造为主体的形式,把“人”与“物”的支配关系转化为了主体间性关系;另一方面又借助对“非人族裔”和“赛博机器”的描绘,质疑了社会性的人类身份和生物性的人类身份。通过对人/物界限的突破,将主体意识拓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中。
第四章从性别身份消解和人类身份消解进一步走向了作家对主体身份的消解。尽管性别身份消解试图展现主体可能的自由选择,而人类身份消解则拓宽了主体的外延,但在作家那里,所谓的主体身份并非生命最后的堡垒。在话语规训、资本异化与技术遮蔽的共同作用下,纪大伟笔下的主体身份只是一种幻觉性的构成物,它仍然无法获得自由的意识,进行自主的选择。
第五章希望重新回到台湾文学史,在生命政治的语境中为纪大伟寻找到新的定位。本章试图说明,纪大伟对于主体幻象的描绘最终是为了突破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界限,将主体还原到赤裸生命的层次,指出任何个体都在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被权力固化身份或剥离身份的双重危险。由此,纪大伟就描绘了身份认同背后的恐怖面向,通过身份消解走向了生命政治,在差异性的基础上找到了主体重建与诸众联合的可能性。
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体性的回顾,概述了纪大伟身份消解书写在当代华文文学中的重要价值。纪大伟的作品根植于台湾社会的历史语境与现实,同时指向的也是当代社会对于多元文化的普遍诉求。借助身份消解书写和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他不但在个体层面上强调了差异的重要性,更在社群意义上将原子化的个体联结为了诸众,试图以多元、异质的诸众代替一元、均质的身份共同体,召唤一种新的反抗主体,实现对单一性政治文本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