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年一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是我国一项重大赛事,有“中国奥运会”之称。全运会的比赛项目代表了目前国内所有赛事的最高水平,直接体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水平。为了发展我国目前水平相对较为落后的三大球类项目,也为了增加各省市对三大球的重视程度,从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始对三大球奖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设立了青年男女足球队的比赛,至第十二届全运会三大球奖项基本确立为:冠军金牌为3枚,亚军金牌为2枚,季军金牌为1枚;第四名到六名银牌为3、2、1枚;第七名到第九名铜牌为3、2、1枚[1]。在第十二届全运会这样政策的鼓励下,各省市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都增加了对三大球的投入,因此三大球项目在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被关注的程度也有所增加。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第十二届全运会U18女足比赛进入决赛阶段的八支队伍的进球与失球的特征分析,力图从中揭示出现阶段我国U18青年女足进球和失球的基本特征,以及未来我国全运会该年龄阶段女足技战术发展的趋势,同时针对未来我国各省市青年女足队伍的组建、发展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女足运动的技战术水平和实践训练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现场及录像观察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第十二届全运会U18女足比赛进入决赛阶段的各球队得、失球特征分析得出:(1)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U18女足前八名球队不同阶段的进球总数是209个,场均进球数为2.49个,与第29届奥运会女足和第6届女足世界杯相比其场均进球数偏少。(2)在第十二届全运会U18女足前八名的各支球队进球助攻手段中,边路传中占的比例最大,达到了总助攻的29.7%。其次是传切配合以及个人突破。本文数据通过与第29届奥运会女足以及第6届女足世界杯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第十二届全运会U18青年女足的这八支队伍的进球助攻手段符合现代第29届奥运会女足和第6届女足世界杯进攻技战术发展的趋势。(3)在进球区域中,2区和3区是进球最多的两个区域,其次是6区和7区。与第29届奥运会女足和第6届女足世界杯比赛中的整体区域进球情况进行比较,U18女足的进球在2,3区偏少,而6,7区有所增加。(4)U18女足的八支队伍的比赛进球时间段下半场的总进球数高于上半场的进球数,其中以46~60min为主要进球时段,进球总数达到了57个;其次是61~75min和31~45+min。这与第29届奥运会女足和第6届女足世界杯中的进球时段以46~60min和76~90+min这两个时段进球数最多,存在偏差,但这也与我国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U18青年女足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所决定的。(5)各球队进球的场上位置,前锋还是攻城拔寨的主要位置,其次是中场,然后是后卫。但与第29届奥运会女足和第6届女足世界杯比赛中进球的场上位置关系比较,我国第十二届全运会U18青年女足进入决赛阶段的八支队伍的进球,中后场尤其是后场队员的进球比率要明显低于第29届奥运会女足和第6届女足世界杯。(6)第十二届全运会U18青年女足比赛前八名球队的进球方式中,脚直射和脚运射是球队射门得分的主要手段,其中脚直射是最重要的手段。这八支球队头球的进球数只占进球总数的13.4%,这与第29届奥运会女足比赛中头球的进球数占到了总进球数的15.6%,第6届女足世界杯头球进球数占到了总进球数的24.4%,相比头球的进球比例较低。(7)这八支球队的失球数一共有135个,其中江苏队和解放军队是失球最少和最多的两支球队。在这八支球队的失球区域统计上,防守一方的2,3区域即罚球区内是丢球的主要区域,其次就是远射进球的6,7两个区域内。在失球原因方面,跟盯不紧和盯人不紧是造成球队失球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守门员的失误,而守门员的丢球失误主要是选位错误和出击判断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