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支撑性和服务性的作用,其特点决定了交通运输行业或企业在提供客货位移的运输生产服务时,必然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也会带来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吉林省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期。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导致了交通运输需求和服务的迅速增加,使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尤其是石油产品消耗也在迅速增加,分析和研究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以及对未来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对交通运输业的和谐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健康运行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本为以“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分析与能源需求预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本文在技术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指导下,以《吉林省统计年鉴》、《吉林省交通统计年鉴》、《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中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和Eview统计与建模软件,分析了吉林省“十一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构建了基于学习曲线的吉林省能源消耗模型和基于多因素协整分析的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需求预测模型,同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吉林省能源消耗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以上的深入研究,综合研究得出了以下的重要成果和结论:(1)从吉林省能源消耗与国民经济发展现状趋势分析入手,对吉林省能源消耗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测算;通过历史数据建立万元产值能耗与人均GDP之间的环境学习曲线,并对吉林省能源消耗进行分析,其万元产值能耗随人均GDP的增长呈幂指数衰减,且线管系数大都在0.9以上。通过对我国其他典型省份的能源环境曲线进行分析,确定吉林省能源消耗水平在全国的位置。(2)利用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源消耗的比值、交通运输产值占全社会GDP的比值及其两者之间的比例,研究吉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吉林省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从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弹性系数、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强度两指标,通过历年和与国内其他省份进行横、纵向对比,从微观对吉林省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交通产值和国民总产值的增加需以消耗更多的交通运输能耗为代价。(3)通过对吉林省能源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交通运输GDP、机动车保有量、运输周转量以及燃油价格水平,并以Eview软件为手段,从多影响因素方面对吉林省交通运输的能源需求分析进行预测,建立了多因素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交通运输行业能源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0.85,0.7,1.14,-0.04。说明吉林省经济增长、运输周转量的上升以及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对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需求的影响较为明显。而燃油价格对其影响较小,主要因为国家宏观层面对燃油价格进行调控,限制了价格因素对能源需求的影响力度。所建回归模型显著性好,残差具有稳定性。且模型最终预测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