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物种锐减等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危机与灾难层出不穷,现代性的环境危机与伴随其而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已经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环境传播便发源于风险社会这一现代性的语境。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纪录片能够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人的生存环境进行真实的观察和描述,通过自然生态纪录片的形式来书写生态风险和生态政治,不仅丰富了环境传播的形式,还可以通过视听语言重塑自然景观,增强受众对当下人类生存环境中生态环境风险的认知。本文以环境传播的理论为框架,以自然生态类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生态类纪录片中有关环境话语的建构以及其社会功能。首先,在绪论中引入环境传播的概念;在第二部分中对环境传播与风险社会以及大众传媒的关系进行梳理,指出风险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为环境传播的发展提供了现代性的语境,而大众传媒则在当中扮演了兼顾建构性与功能性的重要角色。同时笔者也在本章中指出了自然生态类纪录片作为大众传媒众多形式中的一种,在环境传播媒介实践中的独特之处,进而在第三部分中对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概念进行界定、主题进行分类、总结国内外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发展状况。在引入环境传播、风险社会、大众传媒以及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概念并探寻其内在联系之后,笔者在文章的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环境传播的话语体系和大众传媒的环境话语,指出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是多种环境话语共存的集合体,是基于环境正义语境下的批判与反思,环境传播的话语体系为其提供了修辞策略,大众传媒中的环境话语为其提供了基本立场,但是不同国家的纪录片体现除了不同的话语风格:英法两国纪录片的自然纪录片体现出了生态浪漫的气质,而美国的环保纪录片中则体现了强烈的人类存在感,由于我国独特的文化氛围可分为官方主导下的生态和谐话语和平民视角下的底层关注和批判话语。并在本章通过对《难以忽视的真相》和《穹顶之下》两部纪录片的话语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中美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话语差异。在对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整体话语基调进行分析之后,笔者在文章的第五部分分析了自然生态类纪录片中文本中的符号的具体构成和表达形式,包括对于影片的叙事手法中关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段的运用、视觉符号中所展现的自然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以及解说词中所表达的人文与伦理。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自然生态类纪录片中所体现的环境话语和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笔者在文章的最后对自然生态类纪录的环境传播功能进行总结,指出自然生态类纪录片除了文本内容具有普及生态知识和环境理念、揭示环境风险的功能之外,这个形式本身还构建了批判工业主义的反话语空间,以及通过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内容生产和其引发的公众讨论形成了供公众理性批判环境问题的绿色公共领域,而在跨文化交流的领域,自然生态类纪录片能够降低文化折扣,促进生态文明的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