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力图以接受美学为理论支撑,从读者的角度来研究《呼兰河传》的阅读与接受,对《呼兰河传》诞生后的接受情况进行梳理,并以《呼兰河传》接受史为研究对象,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分析《呼兰河传》在阅读史、文学史以及阐释史中呈现不同状态的原因,探究《呼兰河传》接受历程升沉兴替的成因,进而明确这一时间段的文艺倾向和社会思潮,揭示文学接受的内在规律。本文的写作分为导论、上篇、下篇、结论共四个部分。导论部分综述《呼兰河传》的研究状况,简要阐述将接受美学引入到《呼兰河传》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介绍行文的总体构想、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上篇“历时接受视域中的《呼兰河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寂寞沉潜:从1940年代到1980年代前期”,对《呼兰河传》从诞生到1980年代前期这一时间段中的接受情况进行梳理辨析。本章分三个小节,尽可能呈现各时间段的读者接受情况,并呈现研究者努力挣脱意识形态束缚的艰难开掘。第二章“破茧重生:从1980年代后期至今”,对1980年代后期至今的《呼兰河传》接受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学界《呼兰河传》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成果,并进行归纳整理,努力呈现学术界这一时间段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状况。下篇“《呼兰河传》接受史探微”,通过分析文化因素、文本因素、受众群体的接受心理对作品接受的影响,探究《呼兰河传》接受历程升沉兴替的成因。下篇分三个部分,即第三章“文化的制约”,主要从文化背景,文艺界的批评,大众的疏离三个方面论述文化因素对读者接受的制约。第四章“文本的召唤”,主要从作品超逸时代的思想内涵,自由开放的本文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文本因素对读者接受的影响。第五章“读者的期待”,主要分析读者的接受动机与阅读心理对作品接受的影响。结论部分概括选题的缘起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