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管道地质灾害半定量风险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jie8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管道沿途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管道的安全运行,本文根据研究区管道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与管道现实情况,尝试建立适合研究区的单体管道地质灾害半定量风险评价体系,确定管道地质灾害的风险等级。本文选择研究区内较为多发的崩塌和滑坡灾害作为参评灾种,参考最广泛应用的半定量评价模型,将管道地质灾害分为地质灾害易发性和管道易损性两部分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地质灾害排查报告为基础,采用历史地质灾害数据收集分析与现场实地勘察相结合的形式对管道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采集、分析和总结;以贡献率模型为基础,对总结的管道地质灾害影响因素进行因子敏感性分析,根据敏感性值将因子分为高敏感因子、中等敏感因子和低敏感因子;对高敏感因子和中等敏感因子进行因子相关性检验,筛除相关性明显低的因子,将其它因子作为管道地质灾害的评价指标;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构建评价指标的分级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分级体系中指标间的相对权重值,确定最终的管道地质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单体管道地质灾害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最后,采用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对选取的60个典型地质灾害点进行风险评价。将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地质灾害排查报告中定性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一致性为50%;评价结果不同的部分,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比定性评价结果严重的比例为85%。整体而言,该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比定性评价更为保守。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出指标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可以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大型化的发展需要,方箱型加热炉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大幅增加处理量满足工业需求的同时,方箱型加热炉内的流场、传热和燃烧特性也成为石油化工行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的重要研究焦点。在目前文献中,对于石油化工大型管式加热炉辐射室内的燃烧及传热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对于辐射室大型化后内部流场中涡流分布对于燃烧及传热的影响研究仍未有报道。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大型方箱型加热炉辐射室内的涡
为解决盐膏层中高盐钙污染下,水基钻井液的稳定性和难调控的问题,本文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合成了抗高温抗高盐钙乳液降滤失剂GB-1。最佳合成条件为:AMPS、DMAA、NVP、DMDAAC质量比5:1:1:3,引发剂过硫酸钾加量0.5%,pH值=7,反应温度70℃,通
如今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减少,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使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可降解聚酯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与综合性能,但成本较高及水解速率慢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进一步拓展与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将PBS与可促进水解的填料共混不失为一种好手段。本文采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氧化钙(CaO)、聚丙烯酸钠(PAAS)含量不同的PBS/CaO与PBS/
砾岩储藏丰富,现逐渐成为我国重点开发的油藏。水力压裂目前是一种增产改造砾岩油藏的有效手段。在砾岩的岩体内,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可能呈现出穿砾、绕砾的扩展模式。目前,对这些裂缝扩展模式的研究多建立在简化的模型基础上,而忽视了储层砾岩细观结构对裂缝扩展模式的影响。本文首先进行了10组单轴压缩实验,结合组分分析实验,讨论了储层砾岩组分与单轴强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10组含预制裂缝的半圆形砾岩试件进行三点
多相混输技术在当今油气资源开采过程中非常普遍,当在气液流速较低时,可能产生一种有害的流动形态——严重段塞流。严重段塞流的存在对实际生产运行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因为这种流型可能引发诸多问题,例如使管道剧烈震动、加剧管道腐蚀及使管线压力过高等。目前国内关于严重段塞流的计算模型,大多是针对实验室中低压管道提出的,不能用于计算大型立管中的严重段塞流现象。另外在严重段塞流的控制方面,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实验研
管道的腐蚀、施工破坏以及打孔盗油均会造成输油管道泄漏事故。泄漏事故的发生不但会损害国家的利益,还会给管道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当输油管道发生泄漏事故时,追踪管道的泄漏位置是采取维修措施、降低事故损失的基础,计算管道的泄漏量是估算经济损失,评定泄漏事故等级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针对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定位及泄漏量测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原油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SPS软件建立了中石化
新疆油田是当前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玛湖油区属于砾岩油藏,经过几年的勘探和开发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高效开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但砾岩地层的非均质性强,区块之间甚至井与井之间的差异性大,影响体积压裂改造效果的因素多,主控因素尚不明确,评价压裂效果的方法优选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玛湖油田玛X区块地质、工程和生产数据,首先应用统计方法,针对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再采用灰色关联法和随机
近十几年,页岩气作为非常规能源资源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页岩气大部分处于吸附状态,美国页岩盆地吸附气占比约20-85%,因此研究页岩吸附行为有利于资源评估和工程开发。本文采用容积法测量我国长宁-威远地区龙马溪组和五峰组海相页岩分别在30℃、50℃、60℃、80℃吸附纯CH4和CO2以及在30℃、80℃吸附四种比例CH4/CO2混合气的高压吸附曲线,其中多组分吸附实验的混合原料气中CH4浓度分
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区内存在的油剂接触时间长、混合不均匀以及边壁油气返混易结焦等问题,易导致油剂接触效率降低和出口目标产品(如汽油、柴油和丙烯)的收率降低。为了改善催化裂化工艺的产品分布,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喷嘴提升管进料方案,即在原有喷嘴层下方加设2个对称的“副喷嘴”——此类双层喷嘴提升管内气固流动和分布特性尚未见相关报道。论文采用欧拉-欧拉方法模拟提升管内气固两相的流动特点,气固相间曳力采用EMM
随着气田不断开发和生产,湿气集输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湿气集输能够节省大量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但由此造成了管道腐蚀加剧、输送效率低等问题,给管网安全高效运行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展湿气集输管网的积液及清管研究十分必要。针对某气田集输管网建立积液模型,通过单因素控制变量法,分析运行参数对管网积液量及积液分布的影响效应,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运行参数对积液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管网输气量的降低、气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