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教师阶层与小说的人物塑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ohu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认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维系社会的秩序和安定,“师”承担着“礼”的传承和传播,没有“礼”的社会将会变得混乱不堪,失却秩序;没有“师”的社会,“礼”将无法为世人所知。可见“礼”与“师”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更强调了“师”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于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明清时期小说中的教师形象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法、分类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明清时期小说家笔下的教师形象进行探讨:第一章主要对古代教师形象进行概述。首先,概述教师形象在小说中出现的历史渊源与文学渊源;其次,以师道盛衰为线索梳理明清以前小说中的教师形象;最后,分析明清时期教师形象在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内外部原因,主要从国家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大众审美趣味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共分四个小节探讨明清时期小说中的教师形象。第一节从政治层面剖析教师形象,主要通过科场和官场两个视域;第二节关注小说中教师的婚姻和爱情,主要对才子佳人等情系小说、志怪类小说和世情小说三类小说中的教师婚恋状况作对比,并探析其成因;第三节分析世俗经济层面的教师,主要从教师的社会交往、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四节论述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主要从教师的教学形象、教学行为方面进行论述。第三章教师形象典型性的确立。明清时期的小说对存在于教师群体的职业性格、职业心态、性别文化人群进行了艺术加工,使教师群体的性格、心态等得以典型化,成为典型人物。这种典型性的确立容易使人们对教师职业群体的整体印象形成定势思维,使明清时期的教师阶层附加上特定的含义,并逐渐成为教师文化的一部分。第四章小说家塑造教师形象的动因探析,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塑造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外在因素影响,如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等,还要受创作者主观心态的制约。这里将分析和阐述三种主要的创作心态:包括小说家的务实心理、娱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小说中教师形象上的折射和渗透。结语部分总结古代教师形象终结的原因和表现。在清末西方思潮传入的背景下,我国的近代教育开始萌芽,学制的转型和科举的废除两大举措,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代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教师阶层而言,他们从教学内容到人生价值观念都表现出与此前不同的时代特征。因此,本章对古代教师形象的终结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略作分析。
其他文献
在构建采场覆岩下沉连续曲面数学模型基础上,理论推导出采空区及上覆岩层三维空隙场分布模型,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离层带裂隙以"双驼峰"比例耦合
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就近入学政策对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就近入学政策执行失真成为适龄儿童和少年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障碍。政策
目的建立用气相色谱测定化妆品中氮芥的方法。方法化妆品中的氮芥用萃取法进行富集,用具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该方法RSD均<10%,加标回收率为85.5%~105
"‘点纸成金’——在滤纸上还原Fe3+离子的实验设计"是根据高中人教版教材必修1中的相关内容设计的补充演示实验。通过对得出此实验结论依据的探讨,说明"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实
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城市内部新型二元结构现象日益突出,并开始严重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而日本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却没有此类现象。日本与中国国情相似,人地矛盾突
以竹笋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乳酸发酵竹笋脯.产品色泽自然、风味独特、营养保健,是老少皆宜的现代方便食品.
竞业禁止,又称为竞业回避、竞业避让,是用人单位对员工采取的以保护其商业秘密为目的的一种法律措施,是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
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在国有或集体所有土地之上所设定的权利负担,自应有期限限制,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长短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法律上不应强制性地规定建设用地使用权
目的:探讨辐射防护与辐射治疗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方法:通过查阅最新的研究文献,对辐射防护与辐射治疗剂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进行归纳、综述。结果:辐射防护与辐射治疗剂有:氨
非索非那定是第二代H1抗组胺药,对H1受体有高度选择性,有直接的抗炎活性,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且长期使用不易出现耐药性。非索非那定的代谢动力学易受几种转运蛋白诱导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