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法经营罪因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兜底条款的存在而在司法适用中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对经济的双刃剑影响,各种新型的经济犯罪层出不穷,为依法严惩、更好打击经济领域犯罪、规范市场经济环境,司法机关在适用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行为纳入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调整范围,导致该罪的适用范围被无限放大,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本文从典型案例出发,思考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存在合理性,厘清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下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在司法适用中呈现的法律问题和现实问题,探索对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中的“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这四个核心要素的认定予以严格限定,并结合域外经验,以期能够提出对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适用的完善建议。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对王某非法经营案案情及诉讼经过予以介绍,对该案从有罪到无罪两种截然不同判决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争议焦点即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适用的范围问题。第二部分进一步针对本案争议焦点予以分析论证,从法理依据、裁判依据及法律界定等角度对争议焦点进行剖析。第三部分讨论了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司法适用的法理分析,分别从兜底条款存在的合理性、司法适用问题、立法问题及解释途经等方面进行解读,论证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既有其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必然性,也有其发展中出现的适用问题,进而提出“应优先适用列举项,在无法适用列举项而选择适用概括项时遵循同质性解释规则,同时以同等适用原则为补充”的解释路径。第四部分介绍了国外兜底条款的理论发展以及域外经验对我国兜底条款适用的启示,即大都通过采取指导性案例进行相关处理的经验。第五部分通过对上述问题可行性的思考,提出符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对非法经营罪兜底性条款适用的完善建议,如坚持罪刑法定和刑法谦抑性原则,进一步明确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适用范围,建立案例指导机制以及依法严格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