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挖掘近十年中医药治疗UC遣方用药规律,整理、总结并分析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经验以及遣方用药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寻求治疗UC核心中药有效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经验参考和新方向。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通过收集和调查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发表的相关中医药治疗UC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数据库中的文献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挖掘近十年中医药治疗UC遣方用药规律,整理、总结并分析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UC的临床经验以及遣方用药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寻求治疗UC核心中药有效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经验参考和新方向。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通过收集和调查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发表的相关中医药治疗UC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筛选,对药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填充、清洗数据,构建中医药治疗UC专题医案数据库。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将中医药治疗UC的专题医案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根据频率统计、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UC的药物使用频率、四气、五味、归经以及药物配伍等规律,并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中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获取治疗该病的核心中药,将核心中药输入TCMSP数据库,得出核心中药的有效成分及靶点,于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UC靶点,将中药与UC靶点取交集得出二者共有靶点,并上传到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输入Cytoscape3.7.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最后运用R3.6.1软件得出核心中药治疗UC的KEGG信号通路,以进一步分析核心中药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构建了中医药治疗UC的专题医案数据库,检索到相关文献26532条,经筛选得出136篇文献,选入的处方共有194首。经系统分析得到数据,使用频次排名前五的中药分别为甘草、黄连、白术、白芍、党参。药物药性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寒、温、平、热、凉。在药味分析中,根据出现频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苦味、甘味、辛味、酸味、咸味。药物归经从高到低依次为脾经、胃经、肝经、肺经、心经、大肠经等。现代临床多使用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理气药及收涩药等五类。常用的药对为“甘草-白术”、“白术-党参”、“甘草-黄连”、“甘草-白芍”以及“白术-白芍”。聚类个数设置为5,即将193首处方分为5类,第一类以含有甘草、干姜、白术、黄连、人参、大枣为主的核心类似组合;第二类以含有黄连、白芍、甘草、当归、黄芩、白术为主的核心类似组合;第三类以含有白术、甘草、党参、黄连、茯苓、当归为主的核心类似组合;第四类以含有白及、三七、五倍子、槐花、黄连、苦参为主的核心类似组合;第五类以含有白头翁、黄柏、黄连、白芍、甘草、地榆为主的核心类似组合。将核心中药“黄连、白术、白芍、党参”中,黄连14个有效成分,白术7个有效成分,白芍13个有效成分,党参21个有效成分,筛选去重标准化后,共有Lactiflorin、Mairin、sitosterol、kaempferol等55个有效成分,195个靶点,UC有4825个靶点,二者共有142个交集靶点,AKT1、IL6、VEGFA、CASP3、IL1B等为排名靠前的靶点。核心中药“HBBD”治疗UC疾病的KEGG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通路。结论:1.中医药临床治疗UC多用寒、温性药物,苦、甘味药物;归经上与五脏皆相关;五脏同调,虚实兼顾,以清热燥湿、补益脾胃为主,舒肝理脾为辅,兼顾消肿生肌、收敛止血。在治疗上善用白头翁汤、芍药汤、温脾汤以及痛泻要方等经典方剂为基础方加减。再结合其他症状,随证加减,综合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2.网络药理学方法得到核心药物55个有效成分,142个靶点与治疗UC密切相关,而Lactiflorin、Mairin、sitosterol、kaempferol等为核心药物的关键活性成分,AKT1、IL6、VEGFA为核心中药治疗UC的主要潜在作用靶点,主要涉及白介素-17信号转导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转导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等相关途径来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从而达到治疗UC的作用。核心中药可以通过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调控溃疡性结肠炎,减少炎症反应,起到治疗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研究高凝状态与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基线情况、临床指标以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排标准,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住院的CKD3-5期非透析患者。研究分两部分:1、比较CKD不同分期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凝血功能变化及中医证型分布;2、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将CKD3-5
目的:观察一效膏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痈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之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符合纳入标准、获得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64例肛痈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术前检查,准备和手术方式。术后,治疗组采用一效膏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术后
目的:研究健脾祛湿方对脾虚湿盛型肥胖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本方对精液常规、男性生殖激素及血脂的影响,为今后脾虚湿盛型肥胖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基础数据。资料与方法:收集从2019年9月-2021年8月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湿盛型的肥胖男性不育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服用健脾祛湿方,对照组予还少胶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疏肝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共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门诊2015年9月-2020年9月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37例。按照是否服用中药分为治疗组(疏肝健脾方+抗病毒药治疗)72例,对照组(单纯抗病毒治疗)65例。疗程为12周。分别观察患者初次就诊时以及治疗12周后的肝功能指
目的:通过观察两组轻、中度活动期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炎性指标(CRP、ESR)、生活质量评分等的变化情况,明确针药并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一步为UC的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性指标。资料与方法:1.将60例轻、中度活动期大肠湿热型UC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予清肠愈疡汤(组成:黄连10g、黄芪15g、黄柏15g、苦参10g、地榆15g、白芍
目的:基于证素辨证体系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抑郁状态的常见中医病位、病性证素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且探索证素与一般资料、理化指标之间的差异性,便于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研究采用临床横截面研究方法,通过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抑郁状态,纳入符合抑郁状态的来自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抑郁状态患者96例,收集患
目的:探究通过右归丸干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 knee osteoarthritis)模型大鼠,观察右归丸对Rap1信号通路的影响,观察大鼠膝关节血清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及软骨细胞的形态,探讨右归丸对该通路的表达及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提供治疗的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1 KOA大鼠模型建立及分组:适应性饲养5天后,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只SPF级的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
目的:通过对古方中治疗常见的血虚风燥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内服、外用方剂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古人治疗此类疾病的核心理论和用药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组方经验。方法:运用《中华医典》检索从古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治疗常见的血虚风燥型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内服、外用方剂,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进行数据整理。将整理后的结果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进行数据挖掘,得到内服、外用方剂的中药频次、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联合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迟发性出血(PPB)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行内镜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例。观察组采用EMR联合APC治疗,对照组采用EMR治疗,观察术中相关指标和术后康复指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性出血(P
目的:观察PKP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独活寄生汤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后脾肾两虚型患者残余腰背痛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一科行PKP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256例,记录和观察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VAS评分、ODI评分、中医症候学评分;选取其中术后2周残余腰背痛符合脾肾两虚型分型患者70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