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三峡工程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以复杂的移民问题的产生为代价的。百万移民安置事关三峡工程的成败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被喻为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三峡工程实施开发性移民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水库移民新观念,但开发性移民的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从理论上界定“开发性移民”的内涵,将有助于正确指导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的实施。本研究认为,开发性移民的实质就是在促进库区生态环境良性演化的前提下,通过超前补偿和投入,启动开发性移民机制,合理地开发与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扩展移民环境容量,为高起点安置移民创造条件,以使水库移民尽快达到或超过迁移前的生活水平。由于实施开发性移民将不可避免地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三峡库区原有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格局。为此,开发性移民要求把移民安置纳入整个三峡库区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环境容量研究是制定移民安置规划的基础。就可持续发展而言,移民安置不应使安置区的总人口数量超过该区的环境容量“阀值”,否则,会危及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三峡库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潜势,本文提出的土地产值人口容量更能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环境容量的本质特征。运用此方法来确定三峡库区的移民安置量,将有助于库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尽管三峡库区土地人口容量有限,但以土为本的大农业安置仍然是农村移民最稳妥的安置途径,因此,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库区国土资源,建立山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对于扩大库区安置容量,保护和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促进库区移民的可持续安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移民安置补偿是移民重建生产生活体系的基础,也是启动开发性移民机制的资金动力。三峡水库造成的淹没损失大、类型多,因此,确定公平合理的移民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是保证开发性移民成功的需要.由于国力所限,国家给予移民的直接经济补偿不足,因此,实施开发性移民必须坚持多样化的前期补偿与后期扶持,实行移民补偿投资的“有偿”与“无偿”相结合。 不同的移民安置方式有不同的适应条件,正确选择移民安置方式是移民安置成功的关键之一。三峡库区环境容量有限,农村移民素质偏低且心态复杂,因此,对三峡工程移民应坚持多渠道安置与鼓励外迁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土为本的大农业安置原则;坚持因人制宜的安置原则。 农村移民是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难点,因此,三峡工程移民政策与管理体制的完善应该向有利于农村移民安置的方向倾斜。要使移民成为移民决策的主体之一,要实行移民补偿经费的移民法人立户制,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移民监理制度,以保证三峡工程不同主体的合法权益和移民系统的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