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全球范围内氮沉降水平的加剧及氮素的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地影响着外来植物的入侵进程。目前关于氮脉冲对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生理生态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的比较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拟分别结合不同氮沉降水平、光周期及竞争模式等层面,通过研究比较氮脉冲对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表型生长、光合作用系统、抗氧化系统及植物内源激素配比的改变等方面,深入揭示氮脉冲对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全球范围内氮沉降水平的加剧及氮素的时空分布不均严重地影响着外来植物的入侵进程。目前关于氮脉冲对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生理生态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的比较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拟分别结合不同氮沉降水平、光周期及竞争模式等层面,通过研究比较氮脉冲对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表型生长、光合作用系统、抗氧化系统及植物内源激素配比的改变等方面,深入揭示氮脉冲对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不同氮浓度下氮脉冲的影响来说,中氮水平(10g·N·m-2·year-1)下,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对氮脉冲的响应最明显。与本地蟛蜞菊相比,南美蟛蜞菊对中高氮水平下氮脉冲环境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体现在其地上部分的生长与地下根系的发育上。无论单峰或多峰氮脉冲环境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叶氮含量均显著增长。中高氮水平下氮脉冲对本地蟛蜞菊有明显的氧化胁迫,其叶片ROS和MDA含量显著增加。(2)从不同光周期的影响来说,无论是否施加氮脉冲,光周期的延长对两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与地下根系的发育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体现在叶面积、叶绿素和叶氮含量、主根数上。同时,我们发现南美蟛蜞菊在应对氮脉冲环境时更倾向于主茎的生长,而本地蟛蜞菊则更倾向于侧茎的生长。在短光周期处理下,氮脉冲对南美蟛蜞菊与本地蟛蜞菊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单峰氮脉冲处理时,这种抑制作用在长光周期处理下减小。我们还发现光周期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单峰氮脉冲对两种植物带来的不利影响。(3)从不同竞争模式的影响来说,与单一种植相比,混种模式促进了植物的生长。随着南美蟛蜞菊种植比例的减小,与恒定施氮相比,氮脉冲增加了南美蟛蜞菊的叶面积,而抑制了其根系发育。竞争模式下,氮脉冲使得南美蟛蜞菊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而本地蟛蜞菊则并不显著。无论恒定施氮、单峰或多峰氮脉冲,两种植物的种植比例如何变化,南美蟛蜞菊RII值均大于本地蟛蜞菊,表明南美蟛蜞菊在竞争中时始终占据优势。我们还发现竞争模式下氮脉冲显著影响了两种植物的光合系统和抗氧化系统。(4)从植物内源激素配比的变化来说,光周期的延长对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地上部分激素配比的影响比较相似,而对地下激素配比,南美蟛蜞菊倾向于ABA/IAA比值的减小,本地蟛蜞菊则倾向于ABA/IAA、ABA/GA比值的降低。短光周期下,多峰氮脉冲对本地蟛蜞菊激素配比的影响比南美蟛蜞菊更为明显,而长光周期下,多峰氮脉冲对两种植物的激素分配均有显著影响。无论哪种氮脉冲形式,长短光周期的处理下两种植物内源激素配比的改变都与其总生物量、根系发育密切相关。竞争模式的改变显著影响两种植物内源激素的配比,且这些变化与植物的抗氧化系统密切相关。综上所述,本论文以农业生态系统中常见的氮脉冲对外来植物入侵性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研究表明不同氮浓度、光周期以及竞争模式下氮脉冲均会引起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内部资源分配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其光合作用系统、抗氧化系统及植物内源激素配比的变化上,且南美蟛蜞菊在此过程中比本地蟛蜞菊更具优势。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外来入侵植物在农业生态灌溉系统中的入侵防控提供有效预警,也可为其生态防控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撑和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钢渣大量堆积以及铁、磷资源的匮乏,如何实现铁、磷资源的回收,促进钢渣高效资源化利用成为冶金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本论文针对钢渣中铁、磷分布规律及其赋存特点,借鉴“选择性富集-结晶-分离的方法来分离”思想回收钢渣中铁、磷资源,研究钢渣中铁、磷元素的富集与结晶行为,揭示其选择性富集-结晶-分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钢渣中铁、磷元素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本论文采用Fact Sage8.1热力学
制动盘是保障列车行驶安全的重要构件,在制动过程中需要承受剧烈的摩擦和冷热交变应力的共同作用,长期服役后其表面会产生磨损和热疲劳失效,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本文针对制动盘激光熔覆层及结合区存在的粗大柱状晶和残余拉应力影响其应用性能的问题,提出采用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熔覆层及结合区进行一步强化,通过对熔覆层厚度、熔合线平坦度以及激光冲击能量进行优化,使得冲击波有效作用达到结合区,细化粗大的柱状晶组织并引入残
目前全球非常重视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为降低汽车排放,我国出台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第六阶段》对燃油蒸发系统泄漏检测做出了硬性规定,燃油车必须具备实时检测燃油蒸发系统是否存在累积直径大于1 mm泄漏孔的能力。本文对汽车燃油蒸发系统的泄漏诊断方法和检测系统进行研究,旨在为降低汽车蒸发排放污染物提供借鉴。首先阐述国内外的泄漏检测标准、检测研究现状和车载自诊断系统(On-Board Diag
2017至2020年我国小学在校人数连续四年超过1亿人,如此数量庞大的儿童往返于学校与住所之间,亟需安全性能卓越的校车。然而我国校车碰撞事故频发,儿童乘车安全性有待提高。校车常开式安全气囊能够克服当前校车乘员约束系统与传统安全气囊的不足之处,为儿童提供有效保护。为进一步提升混杂工况下,常开式安全气囊的保护功效,开展参数分析及优化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第50百分位成年男性的损伤阈值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传统内燃机亟需在降低碳排放和提高热效率方面做出贡献。反应活性控制压燃(RCCI)模式同时使用着火性差别极大的两种燃料,可以通过灵活调整不同活性燃料的掺烧比例来控制燃烧相位与放热速率,在实现低温燃烧上具有优势。但是RCCI燃烧模式在大负荷工况下受到燃烧稳定性、压力升高率以及碳烟和NOx排放的限制而难以拓展。针对这一技术难题,本文选择高辛烷值、高汽化潜热的甲醇
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提高驾驶安全性以及减缓驾驶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市场渗透率及驾照持有者数量的增加,ADAS用户数也逐渐增多。然而,由于驾驶人年龄、驾驶经验以及对信息的处理与决策能力不同,其驾驶行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为应对ADAS多样化的使用条件,提高用户接受度,进行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C21H38CIN),一种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被广泛用作药物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的抗菌成分,特别是在牙膏和漱口水等口腔产品中。此外,CPC还被用作公共卫生领域(如游泳池)的消毒剂,食品加工中的微生物抑制剂,以及石油工业中的离子液体成分。由于其广泛的用途,大量的CPC可以进入污水处理厂或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因此,CPC引起水体污染引起的潜力生态风险引起了广泛的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具有天然酶类似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作为新兴人工酶在生物医学和环境保护领域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金属纳米颗粒(Metal nanoparticles,MNPs)作为经典的催化剂在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为了使MNPs获得更高的催化活性,通常利用双金属协同作用(如合成核壳、合金等结构的双金属纳米材料)来提高催化活性或减小纳米颗粒的尺寸以暴露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然而,这
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等优点,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实现我国“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重大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量管理策略是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显著影响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然而,现有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策略大多沿用油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策略,侧重于考察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的功率分配问题,忽略燃料电池功率输出时的动态响应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产量巨大,带来环境压力与安全隐患。利用生物技术将秸秆等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人类社会需求量大的燃料、化工产品及饲料,可实现化工原料的“绿色化”,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生物质转化为生物乙醇等燃料过程中的瓶颈技术之一是快速有效地将半纤维素转化为单糖。半纤维素与果胶是植物细胞壁含量次于纤维素的两种多糖,其结构非常复杂,其降解需要多种主链酶和侧链酶的协同作用,而GH43家族的水解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