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ⅢC期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患者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rimary debulking surgery,PDS)与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 debulking surgery,IDS)的临床疗效以及围术期病率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205例ⅢC期EO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术前予以铂类为基础的2-3个疗程联合化疗即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2-3周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S)的81例患者分为NACT-IDS组,先行CS后予以化疗的124例患者分为PDS组。对两组患者首次治疗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满意缩瘤率、术中脏器损伤、术后并发症、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ve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等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分布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分布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法比较组间生存差异并绘制生存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NACT-IDS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4.4±8.09岁,PDS组平均发病年龄50.93±8.4岁,两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均在50-60岁之间,符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NACT-IDS组原发病灶大于P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BMI、病理类型及病理分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NACT-IDS组满意缩瘤率高于P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PDS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腹水量均大于NACT-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S组手术时间比NACT-IDS组手术时间长,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PDS组术中行肠修补术发生率、部分肠切除发生率以及泌尿系统损伤率均高于NACT-I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组出现其他脏器损伤高于NACT-IDS组,但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PDS组贫血及肠梗阻的发生率高于NACT-IDS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组肺炎、盆腔感染及静脉血栓发生率均高于NACT-ID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NACT-IDS组总有效率为71.5%(58/81),PDS组为79%(98/124),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DS组PFS和OS、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NACT-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与PDS相比较,NACT-IDS可以改善术中情况,提高CS满意缩瘤率、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生活质量。2、与PDS相比较,NACT-IDS患者的术中脏器损伤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NACT-IDS组患者的PFS和OS较PDS组患者差,NACT-IDS的使用人群应严格控制在一般情况较差难以耐受初始减瘤手术或者肿瘤负荷较大无法获得满意减瘤的晚期卵巢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