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们这次研究的出发点是对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Meta分析,因为在Meta分析中我们发现,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很少,且分布范围不均,Meta分析结果明显偏倚,并且文章中所用的改良单开门术式和改良双开门术式不尽相同,结果也大相径庭,其研究结果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该项研究中我们收集我院常规开展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双向性队列研究,分析评价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应用椎板线锯改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型颈椎病的疗效,为Meta分析提供参考数据,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这项研究是双向性队列研究,我们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5.6到2013.6期间接受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应用椎板线锯改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型颈椎病的患者,收集数据并进行随访,从手术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常见并发症(感染、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影像学评估(颈椎曲度、过伸角、过曲角、活动度)及代表预后的神经功能指标(Nurick分级、JOA评分)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一共纳入60例多节段脊髓压迫型颈椎病的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例失访),17例采用应用椎板线锯改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例失访)。手术由3个经验丰富的治疗组完成。结果显示:两种术式在手术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常见并发症(感染、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影像学评估(颈椎曲度变化、过伸角、过曲角、活动度)方面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Nurick分级、JO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神经功能指标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其改善率往往提示着预后的好坏。结论:我们认为,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受压型颈椎病方面,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疗效与应用椎板线锯改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仿,预后相似,二者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实际上,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手术经验及临床偏好选择术式,与本项研究结果一致。然而这仅是我们的一家之言,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因此,我们研究的下一步是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以期得到可靠的临床数据,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往往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的障碍。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临床上仍没有治疗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我们注意到,载有胶原蛋白结合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ollagen-bind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BD-VEGF)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心肌梗死、大鼠子宫全层损伤、糖尿病足以及运动神经元退变性疾病中。而修复这些损伤组织的共同基础为微循环的改善或神经的再生。目前仍没有CBD-VEGF修复SCI报道。因此,我们尝试用线性有序胶原蛋白支架(linear ordered collagen scaffolds,LOCS)负载CBD-VEGF修复SCI。我们选择LOCS的主要原因是其不仅具有良好的CBD-VEGF粘附性,而且能够控释VEGF,再者其能够为轴突的生长和延伸提供支架作用。我们用BBB评分(Basso,Beattie,and Bresnahan scale)评估大鼠的运动功能,抗NF抗体(anti-neurofilament antibody)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大鼠脊髓损伤块状缺损区域中的神经丝的面积,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评估脊髓损伤节段白质纤维束的变化。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功能性生物材料“CBD-VEGF+LOCS复合体”移植治疗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较好,免疫组化染色中神经丝的面积更大,DTI中脊髓白质纤维束形态变化较连续和完整,纤维束数目也增加明显。所以我们认为,功能性生物材料“CBD-VEGF+LOCS复合体”能够有效的促进轴突的再生,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