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城市空间形态调查研究——西南地区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地区幅员面积超过250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6%,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5个省级行政单位,辖55个行政市区,511个县级行政单位。西南地区是我国山地城市出现最早、数量最多、发展类型最多的地区,山地对这一区域城市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着很深的影响。  在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的今天,山地资源的开发显得特别的重要。自“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以来,上山建城的现象逐渐增多。而近年来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山地地区的就地城镇化突然发力。然而,对山地区域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导致山地城市建设中出现了空间拥挤不堪,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空间形态作为城市发展与演变的重要表征,是一个地区整体经济条件、社会环境、政治氛围、文化思想等等方面的综合结果。山地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发展与演变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通过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可以很好的揭示城市发展(外在现象)与城市演变(内在本质)之间的关系。鉴于此,导师提出对中国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大框架,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山地城市与近现代山地城市格局研究,从地域角度分为全国六个区域(西北、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南)的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寄希望形成一个涵盖去全国范围的山地城市发展建设“数据库”,拓展山地城市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基于这样的背景,论文承担了“西南地区”的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时间为线索,从古代时期、近代时期、现代时期三个阶段,以不同类型与发展背景的近30个代表城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形态学、新史学、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探寻西南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解析其影响因素,总结形态特征与演变动力机制,探求山地城市空间形态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当代山地城市建设困境与启示。  论文研究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范围界定、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研究的意义、方法与论文框架。第二章,西南地区山地发展概述,简要介绍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山地城市类型和城市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交通方式与城市化发展一些特征。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论述了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西南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特征,其组织逻辑相同:1)介绍某一时期(古代、近代、现代)山地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2)通过对不同时期典型山地城市案例,展示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特征;3)从影响因子的角度解析不同时期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4)通过对人居环境科学的认识,总结出中国西南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类型特征与背后影响形态形成、演变的相关动力机制。第六章,综合各个时期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总结西南地区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特征拓展模式,归纳动力机制的特征与整体启示。第七章,总结部分,客观评价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点。
其他文献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可困的产业开发区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方面均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了我国发展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以及城市经济集聚和推进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产业丌发
近年来我国新建了一大批具有大容积空间的建筑,如会展建筑、体育馆、车站、候机楼等;还有一些建筑虽然主要使用房间容积并不大,但有大容积的中庭,如图书馆、博物馆、医院门诊楼等
酒店是公共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悠久的历史,时代发展对酒店设计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酒店是一个时代窗口。精品酒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酒店形态,它的出现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的能源背景和住宅建设的发展概况,对装配式住宅和寒冷地区的概念做出具体界定。 第二章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建设成果,并归纳我国目前实际的工程案
1958年召开的全国建筑历史学术讨论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建筑史学界首次全国性大规模学术会议,其召开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达到高峰的特殊历史时期,呈现出学术和国家权
乡土景观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股新潮流正逐渐被挖掘、归纳总结并运用到现代景观中。作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云南省,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乡土景观。云南少数民族中
世纪之交,西方建筑学理论译介的丰富,媒介的图像传播,以及开发商千奇百怪构思的推波助澜,使得城市面貌和建筑形式达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芜杂。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发展的百年历程提
开发区是我国为深化改革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在经济活跃城市设立的试点地区,它的出现加速了城市空间蔓延,推动了地区城市化发展,并在短期内迅速成长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极,20 年以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城市住区是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基本载体,亦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因此,以城市住
分析和研究上海社区管理体制和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是本文的立脚点。随着上海全面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基层社区管理部门在城市和社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社区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