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眼轴长度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不同影响因素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研究基础。[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于2015年01月至2017年10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入院行网脱复位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1539名患者,共1548只眼进行研究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及R语言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构建不同眼别,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测量等的逻辑回归模型,纳入研究指标:患者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年龄、性别、职业、体重、身高、术前术后视力、视网膜撕裂孔位置,手术方法等。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患眼的眼轴长度、手术方式、术前术后视力,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黄斑裂孔。[结果]:本课题对患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1539名病人,共1548只眼睛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孔源性网脱患者中50.19%为正常眼轴,男女比1.69:1,右眼占比为51.23%,主要发病年龄为40~60岁,为42.38%,汉族和农民占比最多,颞上象限撕裂孔发生最多,为31.92%,发生裂孔位置数目中,以3个位置孔最多,占46.83%,PPV+硅油填充术为主要手术方式。视网膜脱离伴黄斑裂孔在长眼轴中占比最多,随眼轴长度增长有增多趋势。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右眼孔源性网脱与黄斑裂孔、体重等九个因素有关,左眼孔源性网脱与颞上方裂孔等四个因素有关,而眼轴长度与双眼孔源性网脱无明显相关。[结论]:孔源性网脱伴黄斑裂孔在长眼轴中发生最多,随眼轴增长有增多趋势,应当重视长眼轴患者眼底黄斑区的检查;40~60岁、男性、右眼、农民均为孔源性网脱发生较多的因素,针对符合这些特点的人群,应当重视玻璃体的改变,减少眼部所受机械力学因素影响,早期行眼底检查,预防或控制孔源性视网膜的发生发展;对于孔源性网脱的患者,在本研究中多发孔、颞上方孔发生最多,于正常眼轴中分布较多,提示临床中应当重视对于正常眼轴长度人群的眼底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眼底颞上方;同时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术已变成主要的手术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术后视力。此实验样本量仍局限,应增加多中心、前瞻性、实验对照等的研究,扩大样本量,增加研究方式,减少偏倚,以提高结果可靠性。将进一步探讨不同因素对眼轴的影响及其规律和机制,甚至基因定位作为后续研究,争取在眼科学、遗传病学和流行病学的共同努力之下,全面预防孔源性网脱的发生,提高孔源性网脱患者的视功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