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理类型,占成人蛋白尿性肾脏病的10-15%。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差,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持续存在,使患者易于罹患各种并发症,其中以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感染、血栓栓塞等最常见,显著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寻找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阻止或减少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前瞻性收集病例系统观察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另外,多项研究证实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静脉血栓栓塞、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FSGS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分析了内皮细胞损伤与其血管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和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研究一: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常见并发症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分析目的:观察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感染、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尿蛋白≥3.5g/24h、经临床及肾脏病理确诊的特发性FSGS患者90例进入本研究,前瞻性收集资料,AKI定义为血肌酐48h内上升≥0.3 mg/dl或上升超过基础值的50%;感染由临床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临床怀疑血栓者行相应影像学检查明确。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90例特发性FSGS患者中,40例并发AKI、21例合并感染、11例出现血栓栓塞,发生率分别为44.4%、23.3%和12.2%。(2)AKI以男性多见,其年龄较大,尿蛋白水平较高,血白蛋白水平较低,小管间质损伤更重;小管急性损伤是FSGS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损伤的程度与AKI的分期有关;随访过程中AKI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显著低于未合并AKI者。(3)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院内感染占52.4%;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更高,血白蛋白、球蛋白、IgG水平则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20g/1、IgG<4g/l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血栓栓塞包括颅内静脉窦血栓2例、颈内静脉血栓1例、右肾静脉血栓1例、股静脉血栓2例、胭静脉血栓2例、肺栓塞3例;与未合并血栓者相比,血栓患者的白蛋白有降低趋势、胆固醇和血色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危险因素分析显示血色素水平升高与血栓栓塞独立相关。结论:FSGS患者AKI、感染、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分别为44.4%、23.3%和12.2%;急性肾小管损伤,低白蛋白血症和IgG降低,血液浓缩分别在AKI、感染、血栓栓塞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监测及临床意义目的:前瞻性观察特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的内皮细胞损伤及其与血栓栓塞并发症和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53例经临床及肾活检确诊且蛋白尿≥3.5g/24h、肾功能正常的特发性FSGS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9例合并血栓栓塞。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2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以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和E选择素(ES)作为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比较FSGS患者与对照组内皮细胞损伤指标的差异,分析观察起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与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和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观察内皮细胞损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FSGS患者的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合并血栓者CEC和vWf高于未合并血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均与白蛋白有明显负相关,CEC、sTM、vWf、VCAM与胆固醇呈正相关,sTM、vWf与血肌酐呈正相关,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与尿蛋白的相关性均未达统计学意义。随访2月时14例患者达完全缓解(CR),14例部分缓解(PR),12例无效(NR),4例失随访。CR组治疗后CEC、sTM、VCAM均明显下降,ES有下降趋势(P=0.069),而vWf水平变化不明显;PR组治疗后CEC、sTM明显下降,余三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NR组治疗前后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随访1年期间14例患者获得持续完全缓解,该组患者CEC、sTM于随访2月时即降至正常,vWf、VCAM分别于随访6月、2月时开始下降,随访12月时仍高于正常对照,ES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各观察点ES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8例持续无效的患者随访期间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FSGS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合并血栓者内皮细胞损伤较重,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与病情有关,随疾病缓解内皮细胞功能不同程度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