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化,低密无序的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下,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现实效应,实证检验城市蔓延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关系,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及提升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在测度城市蔓延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的演变趋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化,低密无序的城市蔓延已成为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下,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现实效应,实证检验城市蔓延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关系,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及提升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在测度城市蔓延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的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初步建立了城市蔓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蔓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后借助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城市蔓延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在不同条件下的异质性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间城市蔓延差距在逐步缩小,但蔓延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低度蔓延城市从中下游开始往上游发展,中高度蔓延城市向中游集聚。(2)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稳中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空间上逐步形成以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核心的高值集聚区。(3)总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城市蔓延不利于自身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对相邻城市则起到了促进作用,且影响效应在不同流域存在明显差异。(4)城市蔓延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联。具体而言,适度蔓延可显著提升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而蔓延过度则会产生抑制作用;以人口规模作为门槛变量,其影响效果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以经济集聚作为门槛变量,城市蔓延与土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则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基于现状分析与结果,未来应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适当调控城市蔓延现象时注重因城施策,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及空间关联性,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土地绿色发展战略,提升土地资源的生态承载力。
其他文献
有效的区块链产业政策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区块链产业政策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研究,有助于清晰把握政策焦点及可能存在的短板,对我国在该领域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LDA主题建模和Logistic回归等文本量化分析方法,从政策主题、政策工具及创新价值链等三个维度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区块链政策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央
长江中游城市群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邻粤港澳、北望京津冀,是我国经济“菱形结构”的几何中心,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的重要阵地。自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完善,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但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当前学者们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测
市场监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其目标是使所有市场主体合法合规经营,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信用监管作为一种新型监管方式,已然成为政府监管工作的重要抓手。为解答信用监管何以有效实现市场监管目标这一问题,本文引入后设监管理论分析信用监管发挥效用的运行机制。从信用监管实践出发,结合后设监管理论,分别对贯穿信用监管全生命周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环节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发现,信用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便致力于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电子政务作为互联网时代政府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其主要的任务之一是提供更好的在线服务,协助公众以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更多、更精准的政务信息。然而由于政策信息的特殊性、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以及公众日常面临的“信息过载”等问题,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仍难以被公众及时获取,导致公共政策有效落地出现滞胀,阻碍公众利用政策资源满足自身需求、争取
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物质财富、提升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城市职住空间格局与城市居民的职住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城市边界的延伸与新区的建设发展,一方面能够疏解中心城区功能,缓解人口和产业压力,另一方面就业岗位与住房供应的匹配难度增大,通勤特征的改变也可能打破原有的职住关系,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居住和就业视角利用多源数据探究城市职住空间分布、居民通勤特征、职住关系现状与影响因素作
随着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趋凸显,土地利用变化已逐渐发展成为可持续性研究的热门范畴之一。如何科学高效利用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各国学者们研究聚焦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的揭示及其动因剖析和未来发展格局的模拟预测,可以掌握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对促进区域协调、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正在寻求绿色和包容性增长的老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流动人口与住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难以实现真正的住有所居,进而会阻碍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的落实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需要尽快完善和发展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维持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平衡。目前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中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存在租赁制度不完善,房东与承租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了解决市场中的问题,就需要对影响租金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作为租金定价的基础依据。本文将对武汉市住
《刑法修正案(十一)》(2020通过)删除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中关于商业秘密概念的内容。但是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罪这一法定犯而言,商业秘密概念是案件认定与判断犯罪客观构成要件的重要依据。在司法活动中,先刑后民的诉讼程序和相关权利的认定也要求刑法明确商业秘密的概念。因此,商业秘密概念界定是刑法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刑法》(2021修正)处于后置法、保障法的特殊地位,其保护手段更加严厉,保护对象
笔者试图从司法实践中找到被害人过错的适用难题,进而从理论和实践分析被害人过错影响量刑的正当性,最后文章落脚到被害人过错是如何具体的影响量刑。第一部分是“引用故意杀人罪案例及问题的提出”。该部分先从近几年的故意杀人罪案例中挑选出2起典型案例,通过案情简介和裁判要旨,了解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过错的认知差异,然后以近三年全国存在“被害人过错”、“故意杀人罪”为关键词的123件故意杀人罪的判决书为样本进行实
城市活力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关键评价指标,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能够促进多样化的人类活动,并激发社会的动态沟通与互动,有利于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然而,中国城市化目前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方式粗放且忽略空间品质。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出现失衡或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导致了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以及城市品质下降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土地作为承载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物质载体,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