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丝·沃克诗歌生态转向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莉丝·沃克是现今活跃在美国文坛上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出版了多部小说、诗歌及散文作品。1982年,沃克凭借小说《紫颜色》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相比于小说,她的诗歌作品受到的关注要小很多。沃克的文学生涯正是从诗歌创作开始的,诗歌是沃克精神世界的外化,它们如实地反映了沃克内心的变化。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过程中,沃克的诗歌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生态转向。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沃克诗歌的创作情况,阐述诗歌在反映沃克思想及主观倾向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做简要综述。诗歌虽不是沃克文学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却一直是沃克同外部世界联系最紧密的部分。第二部分探讨沃克诗歌生态转向的过程和表现。沃克诗歌的生态转向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个人情感的表达到关注现实生态问题,这是一个逐渐衍变的过程。首先,在个人情感的表达中透露出朴素的自然审美喜好;其次,在参与社会运动中开始关注自然以及生态问题,最终形成了追求生态的整体利益以及以爱构建美好世界的价值追求。第三部分着重讨论沃克诗歌生态转向的原因。诗歌作为沃克精神世界的反映,出现生态转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沃克的成长环境培育了她对人和自然的爱;个人和社会现实的变化使她去重新认识、重新思考这个世界,为她生态思想的萌芽和转变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契机;新世纪运动中涌现出的一些思想也对沃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沃克的思想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为明显的生态转向。诗歌作为一种别样的审美,在文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生态诗歌的文学性表达也有其自身的艺术特色。沃克积极倡导的生态思想将会引导人们更多地关注自然、关注地球,并积极投身到保护生态和地球的行动中来。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引言包括: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精神胜利法的运用,精神胜利法在不同时代产生的影响。正文主要阐述了精神胜利法的起源,本义,精神胜利法在作家文本中的嬗变,以
乡村与城市书写一直贯穿于东西的文学创作之中。近三十年来,东西从未停止过对写作的探索。他不断地改变着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由此引发他创作主题的变化,促使他的小说版图不
本论文研究严歌苓的军旅题材小说,从作品主题及流变、叙事方式、性别立场三个角度来阐释其文学史价值和对当下文学书写的意义。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梳理严歌苓军
本文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文言传世文献中的文言叹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文言文献中的叹词进行查找和整理,对各时期文言叹词系统进行了概括和描写,并对其历史发展状况进
20世纪以来,地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继续发展。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作家们开始关注生态问题,他们自觉地将生态意识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当中,对现
朴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清代徽州地区出现了众多重要的朴学家,取得了辉煌成就。各种有关徽州朴学家的碑传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他们的生平学术。  本文主要是研究梳理清代有关徽
被诗评家誉为“世纪之树”的郑敏(1920-)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亲历者,从上世纪30年代末开始新诗创作,到21世纪的今天,郑敏的诗歌作品和诗学著作已经成为中国新诗和现代诗学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