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也日趋合理与完善,每一次都经历着变革和创新,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了新会计准则,重新规定和强调了很多与当前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准则细则,公允价值的运用便是其一,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又一项重大举措。经过了四五年的时间,新会计准则已经顺利过渡,进入了系统的实施阶段,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比新准则实施前,有了大幅提高。新会计准对“公允价值”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要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这一概念跟企业普遍运用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虽然貌似相差甚远,但究其本质并不矛盾,历史成本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过去某一特定时点下的公允价值,只是时间概念不同而产生了两种有差别的描述。企业内部在对各个资产项目的计量中,考虑公允价值的地方有很多地方,本文单独拿出投资性房地产这一刚刚被写入新会计准则的项目做具体研究,《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在后续计量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产实际情况选择成本模式或者公允模式。当然,在选择公允价值模式时,资产要满足准则规定的特定条件,否则,只能选择成本模式。经过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等,我们能时刻感觉到,反映出各项房地产特定时点的实际价值,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市场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们规定公允价值的目的所在。2006年新准则刚开始实施,会计各界普遍认为,企业会抓住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使用放开的契机,大面积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自身资产进行重新计量。但从各大公司2006年以来的报表项目中,我们不难看出,持有较多房地产公司的集团或者其他房地产资源的公司在对待“投资性房地产”这一项目时都采用谨慎态度,只有极其少数的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后续计量的标准,大部分则是继续沿用与旧准则相差不大的成本模式。毋庸置疑,公允价值运用的可操作性成了关键性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甚至可能影响我国会计反映与整个全球经济发展脱节。因此,如何使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切实发挥效果,提高其及时性和可靠性,成为会计界研究的现实课题。本文以公允价值理论为基石,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方法,结合主板上市的两家房地产公司财务数据,分析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如果采用不同计量模式会对企业财务报表各大项目产生何种影响。同时,在实例中体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在我国现阶段有何优点和不足,最终,探索如何在我国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让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都能够了解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对公司财务情况作出合理判断,同时,通过若干量化指标,为财务报表的内部使用者提供选择会计政策的依据,从而有效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从近几年的经济环境出发,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比了国内研究成果和国际上对本论题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则是介绍了投资性房地产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含义及特征,同时简单提到了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情况。第三部分则是实证部分,运用案例法分析两家上市公司在采用不同后续计量模式后,会对财务报表产生怎样的差异性影响并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第四部分,则是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环境出发,提出几点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的建议。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为以后同类论题的研究提出几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