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3年发现X(3872)以来,实验上陆续探测到了一系列的类粲夸克偶素共振态。这些强子态具有不同于传统粲夸克偶素的奇特性质,并因此成为了重味物理领域里的研究重点。而作为这类粒子中第一个被发现的,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对X(3872)进行了研究。但迄今为止,关于它的本质,各种理论还处于争论之中,例如ccˉ态偶素和介子-介子型分子。2017年,BESIII实验组和LHCb实验组分别发表了他们对Dalitz衰变过程χc1→J/ψe+e?和χc1→J/ψμ+μ?的测量结果,并在文章里表示下一步将对X(3872)的这些衰变过程进行实验探测,以期通过对X(3872)电磁Dalitz衰变过程的精确测量来确定X(3872)粒子的内部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瞬时近似下的Bethe-Salpeter方法对X(3872)作为χc1(2P)态粒子的产生和衰变性质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通过计算χc1(nP)态粒子在Bc衰变中的产生,我们得到了Bc衰变到χc1(1P)的总分支比为5.47×10?3,衰变到χc1(2P)的总分支比为6.20×10?4,衰变到χc1(3P)的总分支比为8.98×10?5。其中,Bc衰变到χc1(1P)的计算结果与课题组之前的结果保持一致,而且Bc衰变到χc1(1P)和χc1(2P)的衰变道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被实验探测到。 在衰变方面,X(3872)的弱衰变过程、两体强衰变过程和电磁衰变过程都在BS方程的理论框架下得到了仔细研究。其中X(3872)的弱相互作用衰变过程主要是X(3872)→Ds(D?s),理论计算给出的两个总分支比都非常小,处在10?11的量级。对于两体强衰变过程,结合BS方法和3P0模型,计算给出了唯一一个OZI允许的衰变道χc1(2P)→D0ˉD?0的分支比随初态介子质量的变化曲线。数值计算结果表示当表征真空激发强度的模型参量γ取到0.7时,衰变分支比会在X(3872)质量M≥3.874GeV时超过24%。在电磁衰变部分,X(3872)的单光子衰变过程在课题组之前的工作中已经对其进行了研究,并且理论结果被后来的实验所验证。本文继续对电磁衰变过程中的双轻过程进行理论计算。其中,关于χc1的理论轻子谱与实验给出的轻子谱相吻合,而关于X(3872)的计算结果也有望得到后续实验结果的验证。 总之,我们的结果支持X(3872)是χc1(2P)态粒子。随着实验探测的进行,希望本论文的结果可以帮助实验确定X(3872)的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