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无菌采取健康奶牛瘤胃液,按照乳酸杆菌分离鉴定的方法步骤,利用乳酸杆菌分离培养基SL培养基,共筛选出8株瘤胃内耐酸的乳酸杆菌,通过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化学反应特性分析,并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经BLAST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耐酸性试验,最终获得一株能在pH值3.24条件下生存的耐酸能力强的乳酸杆菌-粘膜乳杆菌。对本实验室保存的反刍兽月形单胞菌K6及分离鉴定的粘膜乳杆菌lm4208进行了菌株生长曲线绘制,确定了粘膜乳杆菌lm4208及反刍兽月形单胞菌K6的对数生长期,粘膜乳杆菌lm4208对数生长期为4~12h,反刍兽月形单胞菌K6对数生长期为8~16h。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确定了粘膜乳杆菌lm4208及反刍兽月形单胞菌K6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的最佳条件。确定了粘膜乳杆菌lm4208原生质体的热灭活条件:56℃下灭活60min,反刍月形单胞菌K6的最低生长pH值为5.4。采用化学融合法即在融合剂PEG作用下将反刍兽月形单胞菌K6和灭活的粘膜乳杆菌lm4208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在再生培养基上获得4株融合子,经传代最终获得一株遗传稳定的融合子F-K6-lm4208。对融合子F-K6-lm4208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性质及DNA分子量的鉴定,证明其是双亲产生的融合子,酸耐受试验表明融合子能在pH值5.1条件下存活。取健康奶牛瘤胃液,分别加入反刍兽月形单胞菌原始菌K6和耐酸工程菌F-K6-lm4208,并设立对照组,在体外模拟急性瘤胃酸中毒,于培养0、2、4、6、8、10、12、14、16、18h,检测培养液中pH、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研究其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菌组培养液pH值在培养第4h之后达到最低点然后显著升高(p<0.01),培养液中乳酸没有蓄积。添加原始菌和工程菌都能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发酵,影响乙酸和丙酸的生成比例,使发酵倾向于生成丙酸,但工程菌影响的程度要大于原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