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右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MCAO)模型,对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结合经颅交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tACS)干预的运动调节机制进行研究,动态观察电针结合tACS干预对MCAO模型大鼠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步态分析、脑血流、炎症-细胞凋亡基因、脑功能成像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运动功能康复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A组)、经颅交流电刺激组(T组)及电针结合经颅交流电组(EA+T组)。缺血再灌注后2小时(hour,h),EA组选取双侧曲池、足三里进行气麻下电针;T组选取右侧M1区进行tACS干预;EA+T组选取电针结合tACS干预;S组与M组均进行气麻30min/次,连续7d(day,D)。实验一记录大鼠造模前(B)-造模后7天(D7)的体重、神经功能评分;D7时称量脑湿重;实验二采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检测B-D7的四足及整体共179个步态参数的动态变化;实验三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B-D7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血流值,记录血流量、红细胞浓度、平均血流速度、回光强度;实验四D7时取脑以RT-PCR方法分析缺血侧的炎症-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实验五布鲁克11.7 T小动物磁共振成像采集B、D1、D10时的脑功能成像数据,通过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低频振荡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算法、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分析各组大鼠的脑功能变化。实验一电针结合tACS对脑缺血大鼠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1.体重变化:M组、EA组、T组、EA+T组的D1与其他各时间相比显著下降;S组、EA组的D5、D7与其他各时间相比显著上升;S组、EA组的D3与B、D1相比显著上升(P<0.05);而M组在D1、D3与S组相比均显著下降;D5、D7与S组、EA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2.脏器湿重:左脑减左海马、左脑M组、EA组、T组与S组相比显著增加;M组、T组与EA+T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左海马加右海马M组、EA组与S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3.神经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NDS)的干预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2h、D1时,M组、EA组、T组、EA+T组与S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D3、D5、D7时,S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M组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EA组、T组、EA+T组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M组2h、1D、3D、5D、7D与B相比显著上升;D1、D3、D5、D7与2h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对模型大鼠大脑生长发育、躯体生长发育及神经功能均产生不利影响,EA、tACS干预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康复,而电针结合tACS同时干预促进大鼠生长发育和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显著优于单独电针或tACS干预。实验二电针结合tACS对脑缺血大鼠步态行为的影响结果:1.最佳的大鼠步态训练方案为适应4d+训练5d。2.运动功能康复评价的主要参数为:最大接触面积、压印面积均值、压印宽度平均值、压印长度平均值、支撑相平均值等参数M组在D1时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平均速度、摆动速度平均值等参数M组在D1时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3.时间参数、空间参数、相对空间关系、肢间协调性的多个参数中EA+T组与M组相比在D3显著增加或降低(P<0.05);而EA组、T组与M组相比在D5、D7显著增加或降低(P<0.05)。结论:D3是MCAO大鼠步态行为变化的一个关键时间;EA、tACS、电针结合tACS早期干预对MCAO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可能均有促进作用,而电针结合tACS干预的作用最佳。实验三电针结合tACS对脑缺血大鼠脑血流的影响结果:1.血流量、红细胞浓度中,EA+T组与S组表现出更相似的变化,2h时下降、D1时上升、D3时下降;EA组则从D3时上升;而M组在D1、D3、D5时与其他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2.平均血流速度中,D1时M组、EA组、T组与S组相比均显著下降;EA+T组与M组、EA组相比均显著上升;D3时,EA+T组与M组、T组相比均显著上升;D5时,M组与S组、T组、EA+T组相比均显著下降,EA+T组与S组的变化更相似;M组在D1、D3、D5时与其他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3.回光强度中,S组、EA组、T组、EA+T组均在2h时上升,D1时下降、D7时上升,EA+T组与S组均表现出更相似的变化;M组在D1和D5时与其他各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激光多普勒脑血流监测可作为评价电针结合tACS干预对脑卒中大鼠调控效果的评价手段,电针结合tACS干预在血流量、红细胞浓度、平均血流速度、回光强度中,其调控效果均优于电针或tACS干预。实验四电针结合tACS对脑缺血大鼠炎症-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运动皮质ΔCt法分析(参照基因):EA+T组的Casp 12表达显著低于T组(P<0.05);EA组、EA+T组的IL-1β、NLRP1a均显著低于S组(P<0.05)。2.缺血区2-ΔCt分析(目的基因在处理组中相对与对照中的表达差异):M组的ATF4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组的Bcl2显著高于S组、EA组、EA+T组(P<0.01);M组的Bax、Casp 12、C-fos均显著高于S组(P<0.05)。3.缺血区ΔCt法分析:M组的ATF4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S组的Bax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M组的Bcl2显著低于S组、EA组、EA+T组(P<0.01);M组的C-fos显著低于S组、EA组;T组显著低于S组(P<0.05);M组、EA+T组的NLRP1a均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tACS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通过多基因和多途径发挥双向调节作用,其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均显著优于电针或tACS干预,为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实验五电针及tACS对脑缺血大鼠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影响结果:1.D10时,T组在健侧前额叶皮质、患侧前额叶皮质、健侧前扣带皮质的Re Ho显著高于S组;T组D10在患侧前额叶皮质、患侧海马的Re Ho显著高于D1(P<0.05)。2.D1时,T组在健侧下丘脑、患侧脑脚间核、健侧嗅球的VBM显著高于S组;D10时,EA组在健侧小脑、脑干的VBM显著高于S组;T组D1在患侧海马、患侧上丘脑、患侧纹状体的VBM显著高于D10。此外,T组灰质体积显著大于S组(P<0.05)。3.D1时,T组在嗅球的双侧血管小球层、纹状体的ALFF显著高于S组;D10时,T组在双侧小脑、纹状体、前额叶皮质、嗅球的ALFF显著高于S组(P<0.05)。结论:EA及tACS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大鼠的脑功能均有影响,可能与增强多个脑区的神经元活动及增大灰质体积有关,可能对运动相关脑区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