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周仲瑛经验方“抗癌扶正方”中莪术之单体姜黄素、莪术醇在抗肝癌、促进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机制,从而阐述周仲瑛教授“癌毒”理论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依据,同时为研制新型抗肿瘤药物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以顺铂为阳性对照组,不同浓度姜黄素、莪术醇为实验组,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莪术醇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药物作用细胞后的凋亡形态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分布;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MTT结果显示:5-20μg/mL姜黄素、50-200μg/mL莪术醇具有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作用,呈明显时-效和量-效关系,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显示,药物作用细胞24h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细胞内出现空泡,细胞核相对变小,荧光明显增强,大部分细胞核部位出现高亮度块状荧光,染色质浓缩,部分细胞呈花瓣状、熊掌状或星形、弯月形高亮度块状荧光。FCM流式结果提示,姜黄素、莪术醇作用SMMC-7721细胞48h后,细胞发生凋亡,且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在Go/G1期比例相对增加,S期及G2/M期比例相对减少,细胞周期阻滞于Go/G1期。RT-PCR显示,姜黄素、莪术醇作用细胞48h后,AKT1、AKT2水平显著降低,Caspase9、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姜黄素、莪术醇作用细胞48h后,p-AKT表达降低,PTEN、Caspase、Caspase3蛋白的活性增强,且呈剂量依赖性。研究结论:姜黄素、莪术醇是抗癌扶正方中莪术的有效抗癌活性成分之二;两个单体均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阻滞细胞周期于Go/G1期,增加人肝癌细胞SMMC-7721PTEN的表达,进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继之激活下游Caspase、 Caspase3促凋亡分子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本研究说明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可能是姜黄素、莪术醇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