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破坏性地震时有发生,导致大量房屋建筑结构的损伤破坏,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建筑结构都严重破坏或倒塌,仍有大批震损结构存在一定的残余承载力,尚具备适修性,因此对震损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震损结构不同于新建结构,其在后续服役期内面临地震作用时,结构的强度、刚度等力学性能都已发生了退化。关于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研究,内容较广泛,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从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滞回模型的确定展开了深入分析。本文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滞回模型的确定思路与方法,并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收集了97个钢筋混凝土构件低周往复加载的试验数据。②根据97个钢筋混凝土试件低周往复加载条件下滞回曲线的数据结果,通过Park-Ang损伤指数计算公式求得97个试件处于不同损伤状态时所对应的损伤指数值,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损伤指数与强度退化系数、刚度退化系数和滞回耗能参数退化系数的拟合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损伤程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滞回模型,并对强度退化系数预测计算公式进行了适当改进。同时,通过增加18个钢筋混凝土试件低周反复加载的试验数据结果参与回归分析,比较证明了97个试件所建立的退化系数计算公式的可靠预测性。③以Open Sees程序为平台,验证了修正的Ibarra-Medina-Krawinkler滞回退化模型的合理性。该退化模型能够很好地体现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强度与刚度的退化,采用该模型定义构件塑性铰进行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是合理可行的,不仅适用于完好结构,也可以依据损伤程度对构件强度、刚度和滞回耗能等参数进行折减,使之适用于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④采用修正的Ibarra-Medina-Krawinkler退化模型定义完好与震损钢筋混凝土构件塑性铰,针对本文提出的基于损伤程度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滞回模型,分别从构件的低周反复加载模拟和框架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两个方面出发,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通过设计考虑震损和不考虑震损的对比计算模型,说明对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不能忽视地震损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