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蘖修剪对冬小麦竞争能力、根源信号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旱作农业区,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目标。本文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根修剪后冬小麦的根系大小、分布、竞争能力、根系效率、根源信号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通过影响根系对同化产物和土壤水分的消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可行性。另外,在拔节和抽穗期对分蘖进行人工干扰,在对分蘖冗余存在的生态学意义作进一步探讨的同时,检验减少这些冗余是否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冬小麦在切除部分根系后(切根量为42.72%)的初期阶段,叶片水分状况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但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表现出了明显的信号调控。之后,在逐渐干旱条件下,根修剪小麦叶水势和对照相比逐渐下降,气孔导度进一步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ETR、qP和Yield和对照相比也均显著下降,光化学活性降低,小麦的生长受到抑制,叶面积和株高显著降低。在湿润条件下(田间持水量的85%),根修剪9天后,气孔导度和叶水势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对照相比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叶面积显著下降。在逐渐干旱条件下,根修剪11天后,小麦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另外,根修剪后光合产物投向根的比例增大,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根修剪小麦的根冠比根修剪15天后均恢复至对照水平。 2 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运用de Wit 生态替代系列法,研究了根系大小与竞争能力的关系。通过返青期对冬小麦进行根修剪处理(距主茎两侧3cm处,垂直下切10cm),在田间及盆栽条件下均成功地减少了冬小麦总的根系生物量,降低了小麦的竞争能力,主要表现为在单播条件下产量差异不显著,而在混播条件下,根修剪小麦的产量显著下降;单播时根修剪小麦的植株茎杆间充实度显著增加,而在混播时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根修剪小麦的植株茎杆的充实度呈下降趋势。 3 当湿润条件下(田间持水量的85%),根修剪处理的小麦在拔节期有较高的根系活力,到花期根系活力仍然高于对照,但未达显著水平;在拔节期,与对照小麦相比,根修剪小麦非水力根信号出现较早,水信号出现较晚,非水力根信号持续范围宽,具有“高上限,低下限”的特征。在花期,根修剪小麦非水力信号和水信号出现均提前,非水力根信号持续范围没有变宽。 4 在盆栽和田间试验条件下,所有的根修剪处理,均减少了冬小麦的根呼吸耗碳,但对光合作用、根系效率的影响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则是不同的。在田间试验、盆栽试验的湿润(田间持水量的85%)和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5%)条件下,根修剪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而根呼吸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因此,根修剪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根系效率。在严重干旱胁迫(田间持水量的35%)条件下,根修剪小麦根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各处理间根系效率差异不显著。 5 根修剪处理在两种试验条件下,均减少了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在田间条件下各根修剪处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盆栽条件下,小剪根处理(距主茎一侧3cm处,垂直下切10cm)在湿润、中度干旱条件下,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大剪根处理(距主茎两侧3cm处,垂直下切10cm)由于产量下降,尽管节约了用水,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提高。在严重干旱条件下,各根修剪处理对水分利用效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6 在田间条件下根修剪初期产生的伤害作用影响了小麦的生理活性,因此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但适当根修剪处理,有助减少表层根量,相对增加中、下层根量,削弱后期表土干旱信号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花期-灌浆期各处理的旗叶的气孔导度、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这促进了小麦的灌浆,从而提高了收获指数和籽粒产量。在盆栽试验中,小剪根处理在湿润条件下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在中度干旱条件下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大剪根处理均减少了小麦的产量。在严重干旱条件下,任何根修剪处理均减少了小麦的产量。 7 对不同根修剪处理小麦的耐旱性研究表明,在花期自然干旱过程中,两个根修剪处理均提高了小麦的光化学活性,而小剪根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抗旱系数。 8 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去除冬小麦的主茎和大蘖后,无效分蘖的生理活性被激活,开始执行有效分蘖的功能。成熟期时,虽然株高和穗的整齐度、穗数和产量显著下降,但并没有防碍小麦的繁衍子代,这些由早期“无效分蘖”补充而来的有效茎,避免了小麦绝种的风险。而在拔节期去除无效分蘖后,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节约了用水,提高了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因此,认为冬小麦存在着对水分利用不利的分蘖冗余,减少这些冗余有望节约用水、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降低水中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促进湖泊水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太湖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试规模的人工湿地技术
学位
本研究根据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首次成功构建了含雪莲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XLPEBP)基因的植物高效双元表达载体pXLPEBP,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对选定的新疆陆地棉早熟品种进行了遗传转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XLPEBP构建成携带有非编码序列的XLPEBP全长基因片段、CaMV35S启动子和GUS报告基因的高效双元植物表达载体pXLPEBP。2初步建立了陆地棉遗传
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人类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利用抗性资源,通过常规育种的方法培育抗病新品种。但是由于病原菌变异迅速,植物抗性资源有限,常规
目的: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经受到控制的结核病疫情再次抬头。主要原因之一是耐多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日益增加,而现有的抗结核药物
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是真核细胞的一类小核RNA与蛋白质复合物,主要包括RNP、Sm、SSA、SSB、Jo-1、Scl-70等,其抗体称之为抗ENA抗体,ENA多肽抗
研究稻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控制机理,评价该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吸收或排放能力,对预测和评价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特征有重要作用。亚热带地区是我
甜高粱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作物,以其含糖量高而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利用其生产燃料乙醇不仅可以缓解能源危机,在粮食安全方面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了解甜高粱糖代谢过程及相关酶活性变化,对选育高含糖量甜高粱品种和提高甜高粱糖含量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用母本1331B(甜高粱),父本7009B(普通高粱)及其杂交F5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并对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
蚯蚓纤溶酶(EFE)是一组存在于蚯蚓体内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具有纤溶活性或纤溶酶原激活活性,既能溶解陈旧血栓又能抑制新血栓形成,可以口服,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拟将EFE7#组
癞蝗科(Pamphagidae)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蝗亚目(Caelifera)蝗总科(Acridoidea),全世界已知癞蝗93属近600种及亚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欧洲、亚洲的山地和半荒漠地区。我国癞蝗已知13
小麦杂交坏死是某些小麦杂交种表现出的叶片提前逐渐死亡的现象。它是由两个坏死基因Ne1和Ne2在杂交种中相遇后发生显性互补引起的。坏死从叶片尖端逐渐过渡到叶片基部,从成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