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限缩适用路径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把手案例平台对近10年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数量进行检索发现,本罪案件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虽有减少,但数量仍旧惊人。同时将本罪的案件数量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案件数量中所占比重进行统计发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所占比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与2017年持平。从而得出结论,近十年来司法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存在着扩大适用的趋势。民间金融的市场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同时这也是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经之路。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被打破,民间金融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这也导致了金融市场交易的混乱,影响到了经济发展的稳定,但是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如今刑事政策已由国家的绝对垄断主义向金融交易本位方向发展,这使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的扩大失去了政策依托,同时本罪的扩大适用严重阻碍了民间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本文以下述三个章节为框架展开研究:第一章是问题梳理与困境探析,通过对近10年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数量的分析发现,本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扩大化适用的现象。针对《刑法》第176条的模糊规定所引发的立法“缺失”,司法解释本应承担起填充法益实质的重任并为本罪的司法适用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南。但在金融垄断刑事政策的影响下,同时又受制于文义解释的局限,司法解释过度看中本罪的形式要件,忽视了对于该罪法益保护的探究,《集资解释》与《集资意见》等相关法规司法解释对本罪行为特征的规定有四:公开性、非法性、利诱性与社会性。合法的民间借贷由于在形式上与本罪的行为特征相类似也被纳入到刑法规制的范围中,相关司法解释缺乏对本罪法益保护的实质性判断,这就使得本罪的犯罪圈被不合理的扩张。司法实践中缺少对出罪条款的适用,一旦行为在形式上符合公开性、非法性、利诱性与社会性四个方面的特征,那么大概率会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第一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节是问题的发现,第二节是阐述扩大化适用的表征,刑法第176条,作为本罪适用的大前提,由于该条款本身语言的模糊性,导致本罪在司法实践中缺乏规范指引,同时本罪的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又不尽合理导致本罪在司法实践中被扩大适用,第二节又分为三个方面:司法解释中存在着“社会资金”与“公众存款”混同适用的情况,与行政法中“非法集资”概念混同适用的情况,与合法民间借贷概念混同适用的情况;第三节是分析本罪适用的扩大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本罪的扩大化适用突破了刑法谦抑性原则,其次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侵犯,最后这种扩大化适用抑制了新兴金融实体的发展。第二章是理论反思与解决方案的探讨,学界针对本罪扩大适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方阵营,但不管是“立法废除论”还是“司法克制论”亦或者是“限缩适用论”都不是本罪适用的最佳方法,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认为本罪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去罪化处理只会使得相关严重金融犯罪行为给金融市场的秩序安全带来隐患,第二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节是梳理传统金融政策对本罪适用造成的影响,具体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传统金融政策进行历史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金融政策的产生与发展,同时探究传统金融政策是如何影响本罪法益观的,同时指出坚守陈旧的“秩序法益观”势必会与金融深化改革的金融政策背道而驰。第二节是探究金融政策变革对本罪适用的影响,同时引入了金融刑事政策这一全新视角,打破以往对于本罪理解的局限,通过引入金融刑事政策这一全新观念,希望能够帮助司法适用者更好地适用本罪,本罪也可以很好地实现其规范目的,使得司法实践可以做到罚当其罪,从而维护刑法的权威性。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刑事政策变革对本罪法益保护的影响,进而探讨司法实践中本罪限缩适用的新路径。第三章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限缩解释作出具体的阐述,从本罪的司法实践来看,司法机关认定本罪成立与否,通常是通过判断行为是否符合司法解释中关于“非法”、“公开”、“吸收”、“存款”等要素的规定,即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适用遵循的是形式解释的规则。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适用的现状来看,《集资解释》和《集资意见》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义以及诠释,无不从行为表征入手对本罪进行解释,进而指导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适用。这种不对犯罪的实质进行价值判断的解释方法看似客观公正,实则会将那些仅仅从行为特征上符合规定,但实质上缺乏法益侵害内容的行为,以及未达到犯罪程度可以由行政管理法规制的民间借贷一律上升到刑法的高度由本罪规制。这种仅仅解释法条字面含义而不作价值评价的活动,虽然方便司法适用,但在现今的大环境下却影响着民间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形式解释在本罪司法适用中的弊端,进而将金融刑事政策与目的解释巧妙结合,在刑事政策的引导下,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进行诠释。这样既可以摆脱传统目的解释固有的主观任意性,同时又可以对刑法第176条重新进行诠释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司法实践中去。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限缩适用提出意见。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发展迅猛,已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BESS在促进新能源消纳、调峰、调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针对BESS在配电网中的调度策略及BESS的能量管理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含BESS配电网中,针对BESS促进分布式光伏就地消纳、改善配电网电压分布、参与削峰填谷等多种应用场景,考虑
弹性光网络的出现为业务提供了灵活的资源分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单链路上承载的业务量,这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风险在于:由于单链路承载的业务量增多,当因外部因素(如自然灾害)或内部因素(如链路自身使用年限或环境因素导致衰减系数增大)引发链路状态异常(链路故障或链路信道质量降级)时,网络容量将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异常链路状态下的资源分配方式决定了最终网络容量的大小,由此本课题得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创新交织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之中。随着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普遍获得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社会空间和时间体验,越来越的人文学者关注和探究时空问题。哈维是当代西方地理学中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从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积累体制的转变来探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的根源,并指出这种转变导致的文化上的表现就是人们体验空间和时间方式的改变,也就是新一轮的“时空压缩”
深海鱼类是海洋生物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保障,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起到关键作用。在海洋鱼类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对鱼类的识别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各种鱼类形态各异,颜色多样,大小不一,而且不同鱼类之间通常具有相似的特征,这对于鱼类的精准识别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旦鱼类识别出现大概率错误极有可能造成一系列的损失。因此,海洋鱼类品种的有效识别将对我国海洋资源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人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生产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和基础性产业,也是典型的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其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破坏,我国化工行业年年都会排放大量的废物,加剧了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污染事件也频繁发生,如天津港爆炸事件、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件、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等,都深深印证着化工企业存有环境隐患,并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发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化工企业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作为市场竞争的基本参与单元,企业赢得并保持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因素。防止人才流失的关键在于人才管理机制的科学合理性,
目的:本研究将从分子细胞、动物和临床样本多个层次研究lnc RNA SFTA1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方法:1.采用NCBI数据库和蛋白质编码能力预测工具分析SFTA1P的分子特征。2.利用q RT-PCR试验检测62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SFTA1P表达量,并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SFTA1P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联。3.通过NCBI获得S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显著的大趋势下,供应链的竞争逐渐取代以往单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开始意识到只有通过协同合作来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才能保证自身收益的稳定增长。
对于目前深层、高温高压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及增加酸蚀有效缝长至关重要。酸液在裂缝中的流动及分布特征将直接决定裂缝壁面的刻蚀程度,进而影响导流能力大小及酸蚀有效缝长。因此,表征酸液在裂缝中的流动及分布特征对指导高效酸压设计具有现实意义。酸液物理性质会随酸蚀作用而改变,进而影响酸液流动状态;同时,裂缝表面形态将直接决定酸液的流动状态,然而目前的研究并未予以考虑。因此,研究酸液物理性质
PM2.5是我国许多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之一,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2+26”城市污染物排放强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冬季采暖季期间PM2.5污染严重,城市间相互影响显著。开展该区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