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伴随着大型开采设备的发展,许多煤矿、铝矾土矿、石灰石矿等采用了露天开采的形式,致使整座山体倒置,形成一座座高堆积的欠固结山体。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电网的建设,需要架设大量的架空输电线路,而输电线路塔基的建设位于堆积欠固结土区的情况时有发生。欠固结土体沉降产生的变形导致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甚至失稳,对经济、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求堆积欠固结土区的基础沉降规律,本文选取阳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欠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大型开采设备的发展,许多煤矿、铝矾土矿、石灰石矿等采用了露天开采的形式,致使整座山体倒置,形成一座座高堆积的欠固结山体。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电网的建设,需要架设大量的架空输电线路,而输电线路塔基的建设位于堆积欠固结土区的情况时有发生。欠固结土体沉降产生的变形导致建(构)筑物不均匀沉降甚至失稳,对经济、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探求堆积欠固结土区的基础沉降规律,本文选取阳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欠固结铝矾土,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对欠固结铝矾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加固方法和基础选型方案,为解决此类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首先对阳泉铝矾土回填区项目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物探测试铝矾土回填场地密实度差异,划分地层,为架空输电线路的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提供基础数据;其次通过常规土工试验对原状欠固结铝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出该回填区欠固结铝矾土特性不均匀,在此处进行工程建设须对欠固结铝矾土的物理特性进行认真分析。(2)通过压缩试验,表明阳泉欠固结铝矾土是一种中压缩性土,并对欠固结铝矾土在800 k Pa以内不同变形阶段的e-p曲线规律进行了研究。铝矾土回填场地虽然在自重作用下沉积多年,但对所取的原状欠固结铝矾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场地的回填铝矾土在自重作用下尚未完全固结,仍处于欠固结状态。通过对阳泉欠固结铝矾土固结系数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其固结系数随压力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通过湿陷性试验表明:该场地2 m深度内欠固结铝矾土为中等湿陷性,2~4 m深度欠固结铝矾土无湿陷性。土体湿陷性受含水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对于表层土体,含水量相对小,土体湿陷性强,湿陷系数大;对于较深土层,含水量相对大,土体湿陷性弱,湿陷系数小。(3)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分别以围压和剪切速率为变量,设计了不同围压和不同剪切速率下的对照试验组,对欠固结铝矾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欠固结铝矾土三轴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弱软化型。欠固结铝矾土的极限应力差与围压呈正比关系,围压越大,极限应力差越大,且土体破坏时的应变越大。当围压增大时,土体应力-应变曲线由软化向硬化发展;在相同的围压下,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其应变软化的现象也会越明显,表明高剪切速率会导致应变软化现象的出现。由于土样内部孔隙和裂缝的存在,使得土样受剪切速率影响比较明显,所以欠固结铝矾土应变软化现象在低围压下比高围压条件下受剪切速率影响更为明显。(4)结合土的基本物理性质试验、压缩试验以及室内三轴试验,运用FLAC3D模拟、蠕变沉降实用算法、分层总和法,研究了高堆积欠固结铝矾土体地基处理前后的沉降情况;通过FLAC3D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欠固结铝矾土地基变形基本一致。对地基土换填之后,将计算沉降的三种方法结果进行分析,基础最大沉降值为11.04mm,基础不均匀沉降最大差值为6.2mm,小于规定的直线杆塔计算挠度限值3‰;堆填5年时沉降变缓,10年时基本趋于稳定。(5)根据场地回填土堆积年限、场地堆积年限及场地长期沉降量,对架空输电线路相应的堆积年限提出合理的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设计方案。堆填土在5年以内,需要对欠固结地基进行改良处理,对基础选型需综合堆填深度、长期沉降量,确定设计方案;堆填土在5年以上,土体沉降变化已趋缓,对塔基稳定影响较小,可不采取地基处理措施,仅采用钢筋板柱基础并加长地脚螺栓即可满足杆塔稳定要求;堆填土在10年时沉降基本趋于稳定,视情况采用原状土设计或相关基础措施。
其他文献
各类工程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很多工程事故和自然地质灾害都与土中水的形态和含量有关。理论研究土体中含水量改变所引起土体的力学和电学相关性能的变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对今后预防相关工程事故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目前,对黏土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高岭土和蒙脱土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对高岭土和蒙脱土进行土样制作,将含水量分别为20%、25%、30%、35%、40%的高岭土以
由于高强螺栓剪力连接件可更好的实现结构的装配化,使结构易于安装和拆卸,并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实现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高强螺栓在组合梁中的受力性能对深入研究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装配式组合梁中钢-混凝土连接界面在高强螺栓连接下的抗滑移性能和抗损伤性能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并在其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相应的构造措施和螺栓作为剪力连接件在推出试验模型中的力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其巨大的破坏力,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依靠主体结构的破坏来耗散地震能量,结构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震后无法继续使用或修复非常困难。而采用消能减震措施可有效耗散地震能量,其中防屈曲支撑作为一种良好的耗能构件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由于其会产生较大残余变形的缺点,导致支撑性能大大降低。为使支撑同时满足良好的滞回耗能能力和复位能力,本文提出一种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结构形式复杂、跨度大的建筑物逐渐增多。这些建筑物在服役期内的健康状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场实测可以获得结构的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分析风速、加速度响应等数据可以评估结构的健康状态。本文基于太原南站健康监测平台,获得了良态强风及非平稳风的风时程数据和多工况激励下的加速度响应,分别对上述内容展开研究。基于太原南站两个测点采集到的的风时程数据,研究了春夏两季太原南站风场良
古建筑木结构是古代人民和建筑匠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木材经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服役,不免会产生裂纹、变形和材性劣化等损伤,不利于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对木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依据宋《营造法式》的记载,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五等材单跨木构架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改变木材材性参数的方式模拟榫卯节点和柱脚的材性劣化,通过拟静力往复加载和简谐波加载分析木构架的力学性能,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大趋势下,城市的基础设施规模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地上的空间使用达到了最大化,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逐渐受到了各方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达到利用的最大最优化,是各国各地面临的最新挑战。而在地下空间的开发过程中,深基坑工程是技术性强、复杂程度高的领域之一,在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中存在着很多技术难题去解决,特别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遇到的与地下水有关的工程
格构式钢柱以其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安装简单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排架柱、构筑物支撑柱、塔吊等主要承重部位。在使用过程中,难免遭受到外物撞击,轻则引起建筑结构损伤,重则导致建筑物整体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对格构式钢柱受侧向撞击后的动力响应以及剩余承载力研究尤为必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总长度为1440mm的格构式钢柱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程序建立模型,对格构
土壤高温储热作为太阳能跨季节储存技术的一种高效、实用的方式,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土壤高温储热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高温度梯度作用下的土壤热湿迁移特征和机制是推广和发展这一技术的关键。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初始含水率的土壤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和模型研究,构建了一个与土壤饱和度有关的土壤导热系数计算模型;而后以中砂为介质进行了低温(35℃)、中温(53℃)和高温(65℃)储热条件下的土
防水锤空气阀作为一种构造简单、造价低,安装维修方便的水锤防护装置,广泛应用于长距离供水工程中。但由于空气阀选型不合理,安装位置不当以及其内部结构等原因,造成阀体破损、失效甚至对供水系统产生危害的事故屡有发生。现阶段,防水锤空气阀无统一的设计生产标准,且内部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即使是同种规格的空气阀,其进排气特性也多有不同,使得水锤防护效果有明显差异,依靠经验选型已不能满足工程的安全性及经济性要求。
近年来,大跨、高耸和重载已经成为现代工程结构的发展方向,组合结构由于能很好地适应其发展需要,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钢骨-钢管混凝土柱作为一种新型组合柱,由于其优良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结构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受撞击等偶然荷载。为保障结构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撞击荷载对结构的影响。以往对钢管-钢骨混凝土构件主要集中在静力作用下力学性能及抗震性能的研究,对其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