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一直是被旅游学界所认可并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代表并传承着世界各地各族的文化基因与历史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情况同样的也受到了旅游业界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文化的各种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受到了很大冲击,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与此同时,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也受到了干扰,这些现象无疑给旅游地以及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特别是对于不容易保护与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这种状况更为明显,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保护的研究越发的急迫与重要。 本文以保护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而设立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以旅游业中的两大重要主体——居民与旅游者对于旅游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影响的感知作为研究的视角,以心理学中的感知觉理论、社会学的跨文化理论、旅游学的旅游体验理论以及旅游人类学的影响—态度模型为理论支撑,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调研作为实证研究,构建出本文的研究体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全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共五章,第一部分为研究的背景、理论介绍与研究准备;第二部分为案例地的实证研究;第三部分为研究结论对策和展望。 首先,文章的第一部分是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当今的热点问题,确立研究角度、研究的理论支撑与研究内容。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都非常关注,并且角度各异,国外更侧重于旅游的真实性研究,而国内学者讨论的更多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问题,而针对居民与旅游者的感知视角的研究却不是很多,进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切入点。 其次,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是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案例,并以代表徽州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资料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最后运用spss19.0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个分析过程包含四个小部分,第一小部分主要是对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介绍;第二小部分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本身所进行的分析,主要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重视度、偏爱度、兴趣度、评价度进行调研,通过分析本文发现主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的感知既相同又有差异,对知名度高、成功融入旅游产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客感知强烈,而差异则表现在有些居民视为珍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医药类遗产并没有被旅游者认可。第三小部分则是针对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生存与发展的影响而进行的感知研究,通过得分率的统计、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本文把影响因素分为正负感知2个大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居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敏感、负面感知不敏感,而旅游者则是都相对敏感;第四部分则是研究了主客本身特征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带来影响的感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主客的感知受学历、是否从事旅游相关职业的影响较大,而性别与年龄相对影响较小。 最后,文章的结尾主要探讨了文章中出现的主客感知区别,建议从政府、景区、居民与旅游者四个方面予以解决,政府主要是加大投入以及相关设施的建设,而景区则是加大宣传以及加强主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与培训,而居民与旅游者要做到的是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问题,完善正面感知,削减负面感知,总体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与传承,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