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宣传作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作为中国联系世界的平台,旨在传播中国的方针、政策、生活、文化等各个方面。其主要形式是报刊外宣。张健教授认为对外宣传其本质上是一种交际活动,这种交际活动只有通过正确并合理解释的外宣翻译才能有效实现。吕俊教授将中国翻译研究分为三种范式的研究,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以及解构主义范式。他认为这三种翻译范式都存在自身的缺陷,因此他在批判和反思了前三种翻译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理性的翻译学理论,称为建构主义翻译学。建构主义翻译学,基于哈贝马斯的交际行为理论对翻译活动进行了阐释,并在哈贝马斯提出的三个有效性原则,即“真实性”、“正当性”、“真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主义翻译学的翻译原则。建构主义翻译学主张在跨文化交际中,若想实现成功的交际,译文首先需要尊重原文的客观性,其次要对原文做出合理的解释,最后译文要遵循再现原文语体的定向性和框架风格。鉴于外宣翻译被视作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建构主义翻译学理论对于规范外宣翻译的正确性、有效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选取了2010年至2015年《今日中国》外宣杂志的中英版本作为研究语料,基于建构主义翻译学的理性基础,对《今日中国》英文版的交际话语的理性与建构进行阐释与分析。本文采用《今日中国》文本对照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今日中国》杂志英文版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栏目中的文章的话语构建以及理性理解进行分析,从而表现其英文版如何实现中文版的交际效果。研究发现,《今日中国》的英文版体现了报刊外宣翻译与建构主义翻译学的理性结合,其译文很好地实现了交往理性与建构,主要体现在:第一,译文将原文的客观性放在首位,尊重原文文本的客观性,实现了译文遵循客观性的原则;第二,译文在对一些特定中国特色词进行了合理的解释与说明,使外国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词的语境,从而实现了交际过程中的理性建构;第三,译文遵循了原文的定向性,尤其体现在政治性强烈的句型表达上,译文符合原文想表达的语体风格与框架,理性地进行建构与阐释。总之,本文通过对理性与建构在《今日中国》的中文版和英文版的体现,发现《今日中国》作为外宣代表性杂志,较好地实现了交往理性与建构,从而为交往理性与建构是否能成为报刊外宣翻译的原则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