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干线公路街道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干线公路城镇段。城镇段的突出特点是接入过多,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多发,行车明显受阻。为了保障干线公路的安全与畅通,有必要对干线公路的合理接入间距及交通组织方式进行研究。
论文首先对干线公路城镇段的道路交通特性以及交通事故特征进行分析。道路环境特征包括城镇段线形以直线为主,且有时会存在长直线段;横断面以三块板和一块板为主,不能彻底隔离对向车流和机非车流;出入口设置频繁,行车环境复杂。交通特性从交通量来讲要比普通路段大,交通组成复杂,行程车速由于横向干扰严重比普通路段有大幅下降。城镇段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相比普通路段低,但数量大:由于车辆从频繁的出入口进出,事故形态中侧面碰撞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路段的侧面碰撞事故比例。干线公路城镇段的形成从规划角度看是未能处理好干线公路布局与城镇的关系;从设计上来讲是横断面的形式不能适应城镇段的混合交通需求;从管理上看是由于未能控制好出入口间距以及交通组织不良。
论文然后引入接入管理理论,对接入管理的发展历程、核心思想以及实施效果进行了介绍。论文将接入分为两类,一类是平面交叉口,另一类是出入口,因此得到三类接入间距,一种是交叉口间距,交叉口间距主要考虑信号交叉口间距;第二种是出入口间距;第三种是角间距。应用基于信号协调控制的思想计算得到信号交叉口的合理间距,利用保障接入道路出口道通行能力计算得到出入口合理间距,利用保护交叉口上游功能区完整性计算得到上游角间距,利用保障接入道路上游功能区完整性计算得到下游角间距。
论文对干线公路城镇段提出从三个层次进行交通组织,区域交通组织层面分析了直接接入方式、辅路接入方式、服务道路接入方式和联合出入口接入方式的利弊和各接入方式的适用情况。路段交通组织分别从路段机非组织、路段车道组织、慢行交通过街组织、车辆掉头组织和路段公交组织来分析。节点交通组织包括出入口交通组织以及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叉口交通组织着重研究左转车辆和左转行人非机动车的过街方式。用交通仿真方法对交通组织运行效果进行评价。论文最后以G205马鞍山当涂城镇段作为实例进行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