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金融危机表明微观审慎监管难以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和传染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会因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被放大,并且可通过银行间的相互联系发生传染,引致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从时间维度和截面维度两个角度防范系统性风险,有效弥补了微观审慎监管的不足,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基于此,本文从宏观审慎视角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和传染性特征,进一步评估了现有宏观措施缓解流动性风险顺周期性和传染性的效果。针对控制措施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协调控制下的流动性风险防范对策。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框架下,本文从资产负债错配、融资来源的稳定性、融资能力、流动性资产储备以及其他风险转化五个维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了16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流动性风险顺周期面板回归模型,并检验了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不显著,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则具有显著的顺周期性。宏观审慎监管关注风险传染性,本文改进流动性缺口指标采用网络分析法测度上市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研究发现:不考虑到期表外信贷承诺兑付压力时,单家银行触发的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较小;考虑到期表外信贷承诺兑付压力时,单家银行触发的流动性风险传染效应会显著增大。这说明在不存在巨大的表外流动性需求时,我国商业银行的表内流动性风险可控性强;但一旦表外流动性需求突增,表内流动性风险转变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大。为了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本文在第3章和第4章的基础上,构建了16家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宏观控制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缓释银行整体的流动性风险顺周期性。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较货币政策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尤其是能够有效应对传染因子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货币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作用比非国有商业银行更为显著。最后,为了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顺周期性和传染性,本文从宏观监管层面和微观银行经营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