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探究中英礼貌原则的异同,分析礼貌用语翻译中翻译策略的运用,并寻求影响翻译策略的各种因素,强调翻译目的的重要作用。 在绪论中,笔者以一个不同文化间礼貌原则差异引起交际失败的事例开头,提出探求中英礼貌异同的必要性和分析礼貌翻译的意义。绪论的后半部阐述了本文的讨论范围。 第一章是对礼貌和翻译理论的回顾。有关礼貌的研究,在西方有如下几个重要理论:Lakoff避免冲突的礼貌语用观,Leech的礼貌准则论,Brown和Levinson的留面子礼貌观。在中国,礼貌研究的代表是顾日国,他的研究特点在于将礼貌和社会道德标准联系了起来。笔者接着讨论相关的翻译理论,主要有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Newmark的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Bassnett和Lefevere的文化翻译观,Vemeer的目的翻译论和Venutii的异化、归化翻译法,本文将依次回顾这些理论,并讨论它们在礼貌翻译中的运用。 第二章主要对比中英礼貌原则的异同。首先分别介绍由Leech提出的英语礼貌原则和顾日国提出的汉语礼貌原则。英语礼貌原则由六条构成:策略准则,慷慨准则,赞扬准则,谦虚准则,赞同准则和同情准则。汉语礼貌原则包括五条:贬已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其次,笔者讨论中英礼貌原则的相似点,主要从宏观的语用层次和微观的具体准则层次进行归纳。然后,笔者讨论中英礼貌原则的差异之处,这是第二章的重点,主要着眼于四个方面:汉语文化侧重贬己,英语文化侧重尊人;称赞行为在英语和汉语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内容和涵义;中英文在称呼语的使用习惯方面有所不同;英语和汉语文化具有不同的禁忌。最后,笔者从民族文化特点角度总结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第三章对礼貌翻译进行试探性研究。首先讨论礼貌翻译中归化翻译策略的运用。因为礼貌使用属于语用的范畴,所以总的说来礼貌用语的翻译多用归化策略,以获得语用等值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与归化策略很相似,适合于礼貌翻译。为了证实这点,笔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礼貌用语,短篇故事及《浮生六记》等小说中的对话来作说明。但是归化策略的运用不是绝对的,读者不难找到异化的例子。因此,其次笔者将分析对于同一个源语文本,既有归化翻译又有异化翻译的情况。本文主要基于《红楼梦》和《京华烟云》的不同译本,探究翻译目的在决定翻译策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接着,笔者以《围城》翻译为例探讨异化一种策略运用于礼貌翻译的情况,寻求影响翻译策略的其它因素:如译者的语言文化背景,目标语读者的相关情况,源语文本的特点等。最后,笔者举出了一例不成功的礼貌翻译,突出翻译目的因素的重要性,并给出了自己的翻译。 结论部分,笔者重申本文提出的观点。在大多数情况中,礼貌用语的翻译采用归化策略获得等值效果,但是因为服务于不同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会有所不同,异化方法也运用于礼貌的翻译。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翻译目的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译者背景、目标读者背景和源语文本特点等各项因素也共同作用影响着翻译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