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西药的治疗往往能解决患者一时之苦,但停药复发的概率较大。中医中药的治疗虽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但要求临床医师能辨证准确,否则中药疗效便很难体现出来。当归饮子是临床治疗多种皮肤病的常用方,慢性荨麻疹中亦运用颇多。在历代的方书、医案医话等古籍中均有诸多记载,但确切描述其适应症(症状)的则少之又少。受到著作散佚、传承保密、流派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在古籍中寻找一个特异性较高的针对本方的适应症或一个统一的、被大家所共识的病因病机。研究目的探讨当归饮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以及影响其疗效的关键因素。研究方法全部病例来源于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2007版荨麻疹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收集符合标准病例123例,统一采集其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各项症状及四诊信息,并给予草药当归饮子治疗,每日一剂,疗程四周;建立临床观察表,填写用药前病人情况和药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判定疗效,并进行随访及安全性评估。按SSRI评分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将治疗后“临床痊愈”部分(SSRI>95%)及“无效”部分(SSRI<30%)的病例作为因变量,即“有效”和“无效”(二值变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讨论与各因素(22个自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共116例完成研究。其中治愈32例,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62例,总有效率46.4%。所有有效患者54例中,疗前平均评分为(13.91±2.104)分,疗后平均为(4.31±3.716)分,t检验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瘙痒度疗前(2.44±0.691)分,疗后(0.72±0.811)分,p<0.01;发疹频率疗前(1.59±0.813)分,疗后(0.28±0.452)分,p<0.01;风团数量疗前(2.09±0.784)分,疗后(0.67±0.673)分,p<0.01;风团时间疗前(2.04±0.726)分,疗后(0.61±0.811)分,p<0。01;风团直径疗前(2.54±0.719)分,疗后(0.80±0.810)分,p<0.01;风团外观(2.52±0.606)分,疗后(0.69±0.843)分,p<0.01;划痕症疗前(0.70±0.983)分,疗后(0.56±0.839)分,p=0.1。不良反应出现率为6.7%。痊愈者停药3月后回访复发率21.9%。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食药物诱发或加重、理化环境诱发或加重、血虚风燥评分对当归饮子的疗效影响较大(p<0.05或p<0.001),多因素回归后按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依次为:理化环境诱发或加重、饮食药物诱发或加重、血虚风燥评分;针对血虚风燥各项症状的二次单因素分析显示午后或夜间加重、大便干燥、口干口渴、皮肤干燥、口唇爪甲苍白失养、心悸失眠、血虚舌脉对当归饮子的疗效影响较大(p<0.05或p<0.001),多因素回归后按回归系数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依次为:血虚舌脉、大便干燥、口唇爪甲苍白失养、皮肤干燥。结论1.当归饮子治疗有效与无效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具有过敏史或家族史等一般情况上不具备显著差异;2.当归饮子在改善瘾疹的瘙痒程度,风团外观、大小及数量,发作频率,发作时长上都有较好的效果,但患者划痕症的变化不明显;3.影响当归饮子疗效的主要因素按作用大小排序分别为:理化环境变化加重或为诱因、饮食药物加重病情或为诱因、血虚舌脉、大便干燥、面色口唇爪甲苍白失养、皮肤干燥,以上情况若存在,则应用当归饮子的有效率会相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