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额稳步上升,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自然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污染物排放强度虽有小幅下降,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情况并不理想,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代价很大,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人们在充分肯定外商直接投资经济贡献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对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影响的原因和作用机制进行梳理,然后结合环境质量函数和生产函数建立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模型,利用我国1998-2007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就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加剧了我国环境质量恶化,但是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小于国内资本;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增加能抑制污染物排放,减缓东部地区环境质量压力;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东中西部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梯度效应。为进一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质量产生负影响的原因,本文对我国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得出我国环境管制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各地相对宽松的环境管制措施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一定的吸引作用,呈现出一定的“污染避难所”效应。结合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情况和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导致我国环境质量恶化,出现这种情况的一种原因在于环境管制的差异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吸引力,污染密集型行业外商直接投资有增加的趋势。更好地利用外资达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的环境管制,正确引导和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和行业分布,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和促进环保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