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穴位贴敷疗法在临床运用简便易行,疗效明确显著。通过文献回顾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对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如药物的选择、辅料的选择等关键问题无系统研究及解决方案,造成结果可比性不强,多局限于经验的总结。本研究首次将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整个过程分解开来,分成对疗效造成影响的六个因素,针对此六个因素,将整个研究分成六个临床试验,每个临床试验在三个试验组中统一其它五个因素,对其中一个因素进行试验,可以在避免其它五个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确定出该试验因素的最佳方案。最后将结论中最佳的六个方案统一就形成临床优化方案。影响疗效的六个因素具体为:药物的选择、穴位的选择、敷贴持续时间、具体的疗程、辅料的运用、透皮促进剂的运用。按此形成六个临床试验。试验一:目的:比较最常用的三组敷贴药物的疗效,选出最佳者。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9例病例分为三个试验组,组1为毕拔为主药物组,组2为黄连为主药物组,组3为栀子为主药物组。在所有病人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的同时,三个组的病人按组别不同给予不同药物进行穴位敷贴。从安全性指标、疗效性指标、临床症状积分以及中医生存质量等综合评价方案去评估三个组病人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积分项目比较,对于“症状总分”,组1和组2、组2和组3都有差别。通过治疗后,组2改善的分数是最高的。通过PRO量表评分比较,除了“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外,组1和组2、组1和组3都有差别。通过治疗后,组2、组3改善的PRO分数高于组1。结论:第二组:黄连、木香、元胡、栀子(1:1:1:1)的疗效是最佳的。试验二:目的:比较常用的三组敷贴穴位组成的疗效,选出最佳者。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4例病例分为三个试验组,组1为神阙为主穴位组,组2为梁门为主穴位组,组3为中脘为主穴位组。余治疗方案和评价方法同试验1。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积分项目比较,对于“症状总分”和“胃痛”,组3和组1、组3和组2都有差别。通过治疗后,组3改善的分数是最高的。通过PRO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组3改善的PRO分数高于组1和组2。结论:第三组:(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合谷)的疗效是最佳的。试验三:目的:比较常用的三种不同敷贴持续时间取得的疗效,选出最佳者。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2例病例分为三个试验组,组1为敷贴2小时组,组2为敷贴4小时组,组3为敷贴12小时组。余治疗方案和评价方法同试验1。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积分项目比较,组1和组2、组1和组3都有差别。通过治疗后,细1改善的分数是最高的。通过PRO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后,组1改善的PRO分数高于组2和组3。对“生理领域”和“社会领域”,通过治疗后,组1改善的PRO分数高于组2和组3。所以第一组的疗效好。结论:第一组:敷贴持续时间2小时的疗效是最佳的。考虑存在最佳诱导期和半衰期,敷贴时间长使穴位产生疲劳而降低疗效。试验四:目的:比较三种常用的不同敷贴疗程的疗效,选出最佳者。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6例病例分为三个试验组,组1为敷贴2周组,组2为敷贴4周组,组3为敷贴6周组。余治疗方案和评价方法同试验1。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积分项目比较,组2、组3改善的分数高于组1。两组之间无差异,但都优于第一组。通过PRO量表评分比较,组2、组3改善的PRO分数高于组1。但两组之间无差异。结论:组2和组3效果好,无显著差异。组2的疗程是4周,组3的疗程是6周,治疗时间长短不同,但疗效接近,所以选择在实际临床中选用短疗程的组2,疗程4周。考虑有口服西药和中药汤剂的基础治疗,该推荐疗程只适用于联合治疗。试验五:目的:比较三种常用的辅料的疗效,选出最佳者。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7例病例分为三个试验组,组1为姜汁组,组2为黄酒组,组3为醋组。余治疗方案和评价方法同试验1。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积分项目比较,组1和组2、组1和组3都有差别。通过治疗后,组1改善的分数是最高的。通过PRO量表评分比较,通过治疗后,组1改善的PRO分数高于组2和组3。结论:在姜汁、黄酒、醋做为辅料的比较中,姜汁的效果是最佳的。考虑姜汁可和胃止呕,作为辅料又可缓解黄连和栀子苦寒,免伤胃气。试验六:目的:比较三种常用透皮促进剂的疗效,选出最佳者。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0例病例分为三个试验组,组1为川芎提取物组,组2为丁香挥发油组,组3为薄荷醇组。余治疗方案和评价方法同试验1。结果:通过临床症状积分项目和PRO量表的评分差值比较,得到所有的P值都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组改善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川芎提取物、丁香挥发油、薄荷醇为透皮促渗剂的试验中。三个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考虑黄连和姜汁本身就有一定促渗作用,对结果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