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戏曲空前繁荣,不仅产生了大量的戏曲作品,而且衍生出数量众多的理论文本。明代戏曲批评理论在内容和思想上的丰富雄厚,使得学者容易忽视其批评方式的千姿百态。然而通过研究发现,明代戏曲批评的言说方式,即戏曲批评文体是在特定的文学、文化下形成的,其中蕴含着批评家的文学观念、批评态度、审美精神等,值得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共分六章。前有绪论,阐述戏曲批评文体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并整理前人所研究的理论成果。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于戏曲批评文体的关注度逐渐加强,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多集中于专体的研究,详细的探究一种文体的内容与形态,而对于共时的多种批评文体的研究成果较为贫乏。第一章主要是对于批评文体概念的界定,并对明代戏曲批评的背景进行简要的论述。批评文体的产生与发展与时代的文学、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明代俗文化的繁荣为戏曲批评文体提供了土壤。本文参考郭英德对于文体结构的划分,从体制、语体、体式、体性四个方面来分析明代戏曲批评文体的特征。第二章分析了明代序跋类文体批评的内容与文体形态特征,戏曲序跋数量巨大,内容极为丰富,序文用以自序其意、评赞他作,跋文用以总结内容、阐发领悟,序跋都重视戏曲理论的阐述。戏曲序跋在文体形态上体现为灵活的篇帙结构、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情文并茂的文体风格。第三章论述了明代目录类文体批评的作品和文体形态,目录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拥有悠久的历史,所以文章首先对目录文体的产生进行了溯源。之后分析了历史上的戏曲目录作品,重点阐述了明代戏曲目录的内容及文体特征,研究发现明代目录具有灵活有序的体制、简洁、严谨的批评风格、朴素准确的语体等特点。第四章分析了明代戏曲评点类文体的兴起、结构与文体形态特征,评点的功能在于作者通过对戏曲文体的圈点、品评达到剧旨阐释、“关目”推敲、曲词品鉴的作用,其批评文体具有“概括与具体结合而以具体为主,鉴赏与批评并行而以鉴赏为重。”的特征。第五章探讨了明代曲话类文体作品的发展与文体形态,首先对曲话文体界定为以“笔记体写成、兼具批评与资料性质的论曲之作”,从而根据考察明代戏曲批评作品,从中得到明代曲话体13篇。通过对具体文本的研究,看出曲话文体形态上具有形式灵活,笔调轻松的特征。第六章总结了明代戏曲批评文体的特征,从体制、语体、体式、体性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由此发现,明代戏曲批评文体在体制上呈现出文备众体、语体上表现出文学性和诗意化、体式丰富多样并具有强烈的论争色彩、体性上不同文体表达出不同审美精神。从而对于明代戏曲批评文体的特征进行了粗略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