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族在历史上是一个无文字的民族。他们借助“歌唱”这一象征符号来完成记忆、交流和文化传承的功能。侗族人民生产劳动,以歌传言;记叙历史,以歌传文;男女相恋,以歌为媒;喜庆节日,以歌相贺;丧葬祭祀,以歌当哭。唱歌不仅是劳动之余的娱乐,更是教育下一代的手段,同时也是青年人体验生活、学习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侗歌不仅是一种民歌题材,更是侗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与教育传播的主要形式。研究侗歌的教育价值对侗族的文化传承、民族认同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对侗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学的视野之下,对侗族大歌的音乐特征、音乐形态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刻的阐释。有关侗歌教育价值方面的研究很薄弱,尤其是从教育人类学的视野出发,深入一个村寨系统地对侗歌做教育人类学价值分析的则很少。为此,本研究选取了有“侗歌之乡”的小黄村寨作为个案。通过居住式的田野考察,对小黄侗歌的内容及形式、侗歌传承的主要途径、小黄的风俗习惯对侗歌的影响等方面做了客观而系统地描述。在这些田野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与理论,阐释了侗歌与社区、侗歌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进而分析了侗歌的教育价值。研究结果表明:侗歌的教育是以侗歌为主线,以节日,风俗习惯、集会等为依托,把侗族的一整套社会历史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从而达到教育的功能。这种教育过程没有正规的教育空间,也没有正式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与日常生活方式及生活习俗结合在一起的生活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无意识、情境式的教育过程;也是通过侗歌这一象征符号将儿童纳入到当地的社会生活和地方性知识体系的过程。其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侗歌在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社会化与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一研究结果拓展了新的教育资源、发现了新的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教育模式、对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与教育的多样化形态等方面有着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