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题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农村题材文学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理所应当的。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的十七年期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套初中语文教科书均选编了大量的农村题材课文。由此可见,该时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对农村题材课文的选编与教学。本文以新中国“十七年”初中语文教材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法、对比法来分析农村题材课文的选编与教学情况。梳理新中国“十七年”期间出版的五套初中语文教材,并从国家意识形态、农村题材文学与语文教学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农村题材课文选编的更替背景。具体分析每套教材中农村题材课文的选编情况,并进一步从选编流派、体裁类型、增减变化深入分析,探究新中国“十七年”初中语文教材中农村题材课文在内容上紧跟形势以及体裁类型丰富多样。结合该时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论文分析出农村题材课文以基础知识为教学内容,强调词句、语法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教学。课堂教学向苏联学习。除讲述法外,照搬苏联的谈话法和复述方式。力图通过农村题材课文的教学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学目标。基于新中国“十七年”初中语文教材中农村题材课文的选编与教学分析,不难发现,该时期的农村题材课文选编重思想性与典范性而缺乏多样性,农村题材课文教学重视基础、德育而轻视美育。根据新中国“十七年”初中语文教材中农村题材课文选编与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并进一步结合“人教版”、“苏教版”以及“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农村题材课文的选编与教学情况,提出教材编写应重视选编兼具典范性与时代性的农村题材课文以及农村题材课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建议。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全面投入使用的今天,将具有独特性的新中国“十七年”初中语文教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研究,将农村题材课文的选编与教学置于新中国“十七年”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考量,将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农村题材课文的选编与教学提供历史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