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to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意诉讼是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目前在我国的民法上还没有得到正式的承认,但是在学术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旨在对法律规制恶意诉讼的理性基础及定位分析,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判断标准,恶意诉讼行为的侵权责任以及恶意诉讼侵权责任的立法建议等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对恶意诉讼侵权行为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把握。  本文的正文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恶意诉讼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法律规制恶意诉讼的理性基础及定位分析,详细论述了法律规制恶意诉讼行为的理论基础,以及侵权责任法规制恶意诉讼行为的必要性乃至对恶意诉讼侵权行为进行类型化的必要性。  第二章: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判断标准,详细论述了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种类。  第三章: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侵权责任,侧重于阐述律师和法官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和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赔偿范围。  第四章:恶意诉讼侵权责任的立法建议,对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杨立新和张新宝教授的三部立法建议稿进行了评析。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强调恶意诉讼侵权行为的主观方面应当仅限于恶意,种类上也不包括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律师和法官有恶意的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等。
其他文献
2007年,我国开始组建村镇银行,并逐渐开放准入政策,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村镇银行。但是村镇银行在对民间资本降低门槛的同时,鉴于民间资本可能会带来的巨大风险因素,对其入股一直
本文以当代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现行宪法四次修改的法律现象为研究切入点,进而探讨法律适应性的问题。法律的适应性,一是指法律的内容必须准确地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不能和现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