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二十世纪杰出的剧作家之一,其剧作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兴趣。然而,我国对田纳西·威廉斯剧作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仅有少量的专著问世。多数国内外批评家和学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剧作中研究的主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本篇论文致力于探索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救赎”这一主题。“救赎”这一主题不仅是对田纳西·威廉斯以同性身份为代表的精神危机的回应,也是对1950年至1960年间,麦卡锡主义至文化运动这一动荡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深度回应。本篇论文在探讨“救赎”这一主题时,选取了田纳西·威廉斯的五部剧作:《玻璃动物园》、《欲望号街车》、《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琴神下凡》、以及《蜥蜴之夜》。这五部戏剧见证了田纳西·威廉斯戏剧的辉煌开端以及落寞退场。本篇论文通过对“救赎”这一主题表现形式的分类,概括出其流变过程的具体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麻醉式的自我救赎,性救赎,以及以流亡者为最终体现的自我和解。这三个救赎阶段不仅见证着田纳西·威廉斯在救赎思想上的成熟,也与一个分崩离析的时代相互辉映。在此基础上,本篇论文认为,“救赎”这一主题的第三个阶段——“流亡”,使“救赎”这一主题在田纳西·威廉斯的笔下别具一格。从《玻璃动物园》到《蜥蜴之夜》,田纳西·威廉斯笔下的剧中人深陷来自道德伦理、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的桎梏。也是为此,田纳西·威廉斯一生沉浮在现实与思想危机的漩涡中,以谋求“救赎”的出路。伴随着剧中人所面临的的漫漫长夜,田纳西·威廉斯渴望为那些深陷困境的人书写出“救赎”。本篇论文一共分为六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前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田纳西·威廉斯的生平以及创作生涯。并围绕本篇论文选取的五部剧作进行了国内外研究综述的梳理和总结。在前言的最后,扼要的指出本篇论文的中心论点,研究方法以及学术意义。论文的第一章,从词源学角度出发,对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救赎一词下定义,以明确研究的主旨与内容。论文的第二章,分别从五部剧作中总结归纳救赎的三中表现形式,并以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以及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对这三个阶段的递进关系进行分析。论文的第三章,结合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对田纳西·威廉斯救赎主题的社会成因以及个人成因进行分析。论文第四章,总结与提炼出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对“救赎”这一主题的独到见解。论文的结论部分,重新回顾了“救赎”这一主题在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流变过程,并再次点明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