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隐喻解读的B-S-I模式探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ey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表达诗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诗人常常用隐喻来创造美,美化普通的或丑陋的事物,避免单调乏味。近年来,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特别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迅速发展,诗歌和隐喻研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但是人们对诗歌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美学和文化层面,较少从认知层面对诗歌的解读过程进行分析;而对于隐喻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常规隐喻上,对诗歌隐喻关注较少。诗歌隐喻虽属于隐喻的一种,但是和常规隐喻相比,又有它自身的新奇性、原创性和审美性,这些特征决定了不能把它和常规隐喻等同视之。因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建立一个整合模式去解读中英诗歌中的隐喻,并试图揭示隐藏在诗歌隐喻背后的人类语言理解机制。本文首先比较了常规隐喻和诗歌隐喻的异同,然后分别分析了概念整合理论,相似原则和抑制机制在诗歌隐喻解读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诗歌隐喻解读的B-S-I模式,并将这一整合模式应用到对各类诗歌隐喻的具体解读过程中去。结合前人的分类,参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结构的划分,本文对诗歌隐喻从语音层、词汇语法层以及语义层三个层面做了重新的划分,这三大类还可以再分为更小的类。经过分析,本文发现诗歌隐喻的理解过程是读者在结合语言语境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激活、联想、抑制和推理,最终获得隐含意义的动态的过程。通过整合、映射、构建以及其他的认知操作,如:相似原则和抑制机制,读者就能推断出比较合适的隐含意义。该论文共有五个章节,具体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了论文写作的动因、目标、以及论文的整体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比较了常规隐喻和诗歌隐喻的异同,回顾了中西诗歌隐喻的发展历程及研究动向,并详细介绍了该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三大理论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诗歌隐喻解读的整合模式。第四章先对诗歌隐喻进行了重新分类,然后通过运用构建模式对具体诗歌隐喻的分析来揭示人类语言理解的机制。第五章为结束语。总结了该论文的贡献、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的、民用的仪表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地域上的分布也越来越分散。原始的采取人工抄表的方式即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无法避免手工抄写和
【正】 江西婺源是绿茶产区,群众嗜茶讲究品、饮、啜、喝,器皿亦不同一般。那婺源人喝茶,吓煞人也!早晨起床,万事皆空,唯有泡茶是头等需要。大把茶叶投入碗中,三沸水冲去,叶
期刊
在两宋时期的乡村治理体系中,"耆"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建制层级,曾在诸多乡村社会事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在历史沿革中日趋细密和复杂。从诸多情况推论,"耆"的建制是一个渐进
调制自动识别就是对未知调制信号提取适当的特征参数,通过适当的分类算法辨别出信号的调制样式。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信号的调制样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信号环境日益密集
目前,新类型的受贿犯罪不断出现,与传统受贿相比有欺骗性、隐蔽性、间接性等特点。为解决当前受贿类型案件认定的问题,“两高”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针对目前内容中心网络CCN缓存替换策略所存在的效率低下等问题,引用物理学中"势能"的概念,并结合"自然冷却"这一自然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势能冷却的替换算法PEC-Rep。根据被
近年来,我国焦炭产量一直高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其也是典型的高污染行业。而随着国内经济运行新常态以及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对焦化、钢铁行业污染物减排、供给侧改革提出
在新世纪当中,新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近些年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成果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当代的教育和学习中,认知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选取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推广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传统模式识别领域包含两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即无监督型聚类和监督型分类。无监督型聚类旨在利用样本间的相似性,把具有相同特性的样本分到同一个具有某种意义的簇中,从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