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兔痒螨病是由绵羊痒螨(兔亚种)(Psoroptes ovis var.cuniculi)所引起的一种以外耳道内形成卷纸样结痂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接触性慢性传染病,严重者可导致患兔死亡,给养兔业造成巨大损失。化学杀螨药物是当前痒螨病的主要防治手段,但化学药物的耐药性和在肉品中的残留等问题日益凸出,拟寻求新的绿色有效的防控方法。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防控的高效、环保的生物杀虫剂。研究证实该昆虫病原真菌可感染绵羊痒螨,但缺乏对动物痒螨病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市售球孢白僵菌粉剂,从离体和在体试验分析其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致病性,并进一步从螨虫的组织变化、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分析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球孢白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致病性研究为了研究球孢白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是否具有高效的致病性,本部分采用浸渍法评价了四种浓度的球孢白僵菌悬浮液(4.26×109、4.26×108、4.26×107、4.26×106 conidia/mL)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离体杀螨效应;以离体试验筛选出最佳致病的浓度(4.26×109 conidia/mL)、无菌水(阴性对照)对自然患痒螨病的新西兰兔进行喷涂治疗,同时伊维菌素(注射剂)作为阳性对照,评估其临床疗效。离体杀螨结果表明绵羊痒螨(兔亚种)对4种浓度的球孢白僵菌的敏感度不同,呈现出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9 d内4.26×109个分生孢子/mL的真菌悬浮液的杀螨效应达100%,LT50为2.65 d;从临床治疗试验可见该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在3 d内对兔痒螨病的治疗效率达100%,同期治愈率优于伊维菌素注射剂(62.21%),且30 d内无复发。由此可见,球孢白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具有较高致病性,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防治痒螨病的生物防控药。2.球孢白僵菌对杀灭绵羊痒螨(兔亚种)的作用机理初探为了明确球孢白僵菌杀灭绵羊痒螨(兔亚种)的作用机理,本部分以4.26×109conidia/mL的球孢白僵菌悬浮液浸渍处理绵羊痒螨(兔亚种),收集处理后12d的螨虫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96孔微量法检测17 d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蛋白水平及qPCR法检测5种酶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在感染球孢白僵菌第1 d、2 d后痒螨肠腔(LU)结构均被明显破坏,基底膜(MB)和围食膜(MP)断裂脱落,肠道内容物(CI)明显空泡;微量法和qPCR检测发现AchE、GSTs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SOD、POD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绵羊痒螨(兔亚种)的肠道结构对球孢白僵菌最易感,推测球孢白僵菌可能通过影响虫体的肠道消化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和能量代谢系统,导致虫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