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无血清环境下联合应用bFGF、PDGF、Ra、HRG、Forskolin对大鼠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14-16天孕龄胚鼠脑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用传2-3代的神经干细胞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分以下四组,分别为两步法组、一步法组、血清组和神经干细胞培养组(bFGF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用Map2和S100抗体鉴定分化的细胞;通过图像分析系统来测量神经元样细胞的最长突起长度、胞体周长、胞体面积,神经元细胞计数并计算各组Map2阳性的细胞比例。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分化后细胞的钠电流;并且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观察和鉴定:从孕14—15天的胎鼠大脑皮层分离的细胞呈圆形,折光性好;培养6—7天后可以传代,细胞球边界清晰,折光性好,立体感强;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球内有较多Nestin阳性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代细胞球内均有较多细胞处于G1/M和S期。2.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Map2的免疫荧光技术显示一步法组Map2阳性神经元样细胞的比例最高,为43.35±13.75μm,且一步法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中有相当多细胞表达TH阳性。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一步法组与两步法组细胞胞体较大,胞体面积分别为136.22±33.08μm~2、131.45±24.58μm~2,胞体周长分别为48.63±5.5μm、49.3±7.71μm,细胞突起长,最长突起分别为123.63±31.48μm、116.51±38.34μm。统计结果显示:①Map2阳性神经元样细胞所占比例:一步法组与血清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②胞体面积及周长:一步法组与两步法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它们和其余各组之间都有显著差异。③突起的长度:一步法组与血清组、bFGF组有显著差异,与两步法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两步法组与bFGF组有显著差异。电生理检测显示:一步法组中大部分形态成熟的神经元样细胞(80%)能诱发电压依赖性的Na~+通道电流,两步法仅有少量细胞(20%)能诱发电压依赖性的Na~+通道电流,而未分化细胞及其它两组细胞均未记录到内向电流。结论:1.培养的原代及传代后的大鼠胚胎皮层NSCs表达Nestin,并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2.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联合应用bFGF、PDGF、RA、HRG、Forskolin对大鼠NSCs向神经元定向诱导分化是可行的,能促进NSCs分化成神经元。3.在体外无血清条件下,联合应用5种因子的一步法和分两步进行诱导的两步法相比,一步法既能促进NSCs分化成更多的神经元,也可促进分化后神经元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