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政务是“新公共管理”浪潮和信息技术革命相融合的结晶,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建设是一场政府管理体制的革命,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提升政府效益、构建高效阳光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然而由于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专业性、技术性的特点。因此,电子政务建设尤其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一般采取外包开发模式,但是政府部门如何进行外包运作与管理,特别是不同地区、不同政府部门如何选择外包模式、提升外包效益、规避项目风险,仍是“黑箱”里的一部分,极易导致外包决策的模糊化和非科学化。 本文融合公共管理、信息经济学、风险管理、统计学等理论与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外包的外包类型、外包模式、外包绩效、外包收益、外包风险评价与风险规避机制等问题的系统研究,力图打开“黑箱”中的作用机理,以期为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实践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本文将电子政务系统外包分为五种类型,并重点从外包模式选择角度,对BT、BOT与BOO三种典型外包模式,从适用范围、资产所有权、经营和维护、合同期限、合作角色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归纳总结出了影响常见三种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模式的成功因素,再运用专家评分法,提炼出各种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 接着,设计了电子政务系统主要外包模式选择的相应测量量表,并从影响外包模式选择的潜在条件因素和潜在风险因素两个视角,运用主成分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别提炼出影响电子政务外包模式选择五个层面(因子)的17项潜在条件因素和17项潜在风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选择维度-模式-外包绩效”的理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路径系数大小判断潜在条件因素和潜在风险因素对政务外包模式选择和外包绩效影响强度,以及外包模式选择和外包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探索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模式选择的相关机理,依此,给出了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模式选择的策略。同时,分析了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模式对绩效的作用机理。 其次,为进一步研究外包绩效,依据委托-代理模型以及常用的绩效奖励博弈模型方法,构建绩效奖励博弈模型,系统分析在对称信息和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政府和承包商实现最优行为目标时政府对承包商的绩效激励强度与运营企业能力水平、风险成本和不确定性等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利用该模型引入监督方监督因素,通过计算风险成本、激励成本、总代理成本等各类监督成本所产生的变化,论证引入监督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为分析外包各方在外包过程中各自的行动策略,利用混合纳什均衡模型研究政府和承包商双方的行动策略,并进一步考虑包含监督方在内的三方采取的行动策略,最终获得各方实现混合策略均衡时各最优概率变量应具备的条件,从而设计不同的激励机制和策略。 为了比较不同电子政务外包模式参与各方所获得的收益,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BT、BOT与BOO三种典型的电子政务外包模式各方收益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分别构建了三种模式下的公众收益模型、电子政务效益模型以及承包企业的收益模型,运用整数规划求解获得三种模式下各自的公共收益、最大电子政务效益和承包商最大利润,并推导得到实现三者效益最大化的条件。 再次,为了准确地反应出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模式选择风险的大小,以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模式选择的其中一个维度——潜在风险因素为基础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模式选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山东W市具体案例,对电子政务系统外包选择不同模式的风险进行测度,从而获得基于风险考虑的外包模式的选择思路。 最后,在对电子政务系统外包模式选择、绩效与收益分析以及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包括自律机制、合作机制、评判机制在内的外包模式选择风险规避模型,系统论证了三大机制的协同运作规避外包模式选择风险的作用机理和运作过程,最终提出有效规避模式选择风险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