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测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及氟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探讨各治疗方案的优势及其作用机理,进而探索联合调脂药物在AC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地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1年5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95例,其中ACS患者60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32例),对照组患者35例。将60例ACS患者随机分入A组、B组和C组,每组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氟伐他汀(来适可)40mg,1次/晚:B组给予氟伐他汀80mg,1次/晚;C组给予氟伐他汀40mg,1次/晚,并加用普罗布考(之乐)250mg,2次/d。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脂(TC、TG、LDL-C、HDL-C)、hs-CRP、 PLGF、ox-LDL、肌酸激酶(CK)、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比较各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浓度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各组间的差异,同时检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将上述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PLGF及ox-LDL水平与对照组相应因子水平比较,探讨其在AC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ACS组患者基线血清hs-CRP、PLGF及ox-LD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亚组分析显示:AMI组及UAP组患者血清hs-CRP及PL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AMI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UAP组有升高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而PLGF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2. Pearson(?)目关分析显示,基线血清hs-CRP水平与PL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26,P<0.01);而血清ox-LDL水平与hs-CRP或PLGF水平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B、C两组TC、TG、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TC和LDL-C水平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3个月后各组间血脂水平的比较:治疗后C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除TC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TG、HDL-C及LDL-C水平与B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A、B两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三组中hs-CRP及PLGF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C组ox-LDL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而A、B两组中ox-LDL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3个月后各组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C组治疗后hs-CRP及PLGF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1),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GF水平较A组低(P<0.05),而两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间ox-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期间,各组间均无过敏、肌肉疼痛、无力、血清肌酸激酶增高和肝酶升高等现象。结论:1.ACS患者血清hs-CRP、PLGF及ox-LDL水平均明显升高,其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状态,并且有助于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2.氟伐他汀(40mg,QN)联合普罗布考(250mg, Bid)或大剂量氟伐他汀(80mg,QN)治疗均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尤以前者疗效更为显著,提示两药合用有协同降脂作用。3.氟伐他汀(40mg,QN)联合普罗布考(250mg, Bid)治疗能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hs-CPR、PLGF及ox-LDL水平,提示两药合用可增强抗炎、抗氧化作用。4.氟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合用不良反应少见,提示两药在ACS患者中联合应用安全有效。5.氟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