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伊索寓言》中的篇章隐喻比较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2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被看成是通过跨域映射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寓言,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把人们普遍知晓的某些生活现象,通过一个具体形象的故事,表达某种抽象的道德教诲、社会责任或政治真理。“寓言”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寓言故事”,这种意义上的“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如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寓言标本《伊索寓言》;另一种是指“寄寓之言”,即一种语言形式,这种寓言是说理的辅助,如中国先秦诸子寓言代表道家经典《庄子》。寓言都与隐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寓意的产生是由一个概念认知模型向另一个概念认知模型映射,基础是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某种程度上看,寓言是一个经过严密构思,有着完整结构,被放大了的隐喻。寓言的隐喻不是就某一个词、某一个短语或某一个句子而言,也不只限于一个形象,而是覆盖整篇寓言,所以它是一种扩展式隐喻,是语篇隐喻。从宏观上看即大的语境看来,庄子寓言是宣扬道家思想的,各篇寓言故事构成了源域,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目标域;从微观语篇即上下文来看,每个作为源域的寓言故事有一个寓意,其寓意构成了小的目标域,而这个寓意不都是点明的,需要在语境中推理。同样的,在《伊索寓言》中,每个寓言故事和寓意的产生体现了一个映射的过程,而其中多则寓言故事结合起来也能体现一定的哲理。此外,篇章隐喻在《庄子》和《伊索寓言》中发挥着劝说解释、篇章构建等重要的作用。对隐喻和寓言及其关系的研究历来受到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的关注。他们提出了许多不同观点。基于认知隐喻、语篇分析理论和文本研究,文中笔者对于本文的篇章隐喻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和标准,并选取《庄子》和《伊索寓言》两部寓言作品中“人性的扭曲”和“处世之道”共有的两个典型主题,以隐喻映射为基础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中隐喻在宏观语篇构建和微观语篇构建,探究隐喻在各自语篇建构中的运作机制及规律,并基于比较研究,发现二者语篇构建的相同点,发现篇章隐喻在两部寓言作品中的特点和功能上存在着相似之处:首先,寓言故事构成了源域,要表达的主题或寓意构成目标域从而构成了映射关系;其次,源域是显而易见的,而目标域是隐含的;再次,两部作品中的篇章隐喻都体现了解释、劝说、篇章构建的功能。通过上述分析,希望对篇章隐喻的认知研究以及寓言文本乃至其他文学体裁的解读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在既有TJWX-2000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道岔、信号机状态智能判断,信号人员作业、设备运用环境监控,补充了对新设备和原有信号设备的监测和统计分析能力。
为了建立滴定法测定水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根据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GB/T 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滴定法
《語文》是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於2002年初審通過的語文教科書,是七年級至九年級三年語文課程教學和學習的權威教材,許多教育界的前輩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為這套標準實
读写课辅助汉语精读课的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训练掌握一定的词汇、句式以及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使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式进行书面的表达,由此读和写就自然而然
汉语词汇中存在着数量丰富的同义词,这些同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虽大同小异,但细微的区别对表达和交际效果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暂时”类同义词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地使用地铁作为出行工具。为了使老年人也能享受安全便捷的地铁服务,设计者需要不断完善地铁站的设计。本文对调研地铁站进行适老性
动机归因理论解释了个体对造成某个结果的原因的自我知觉。韦纳(Weiner)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不仅阐明了归因对成就动机的作用,同时也用实验证明了这种对于结果的知觉不仅来自
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要求人们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有效得体地交流。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和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首要条件,跨文化敏感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越
己二胺是生产尼龙-66的主要原材料。己二胺生产方法主要有己二腈法、己二醇法、己内酰胺法、己二酸法、丁二烯法等。主要介绍了目前己二胺合成工业化、大型化常用的生产工艺,
汉字是世界上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字,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汉字的这种特殊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心理学研究者围绕汉字的信息加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语言学界同样有很